癱瘓俄戰爭機器 專家曝烏克蘭打8大罩門最有效
窩瓦-頓河運河(Volga-Don Canal)的資料照。(圖:shutterstock/達志)
部分美國專家說,烏克蘭若能打擊俄羅斯境內的8個目標,就能重創俄羅斯的戰爭機器。
《防務新聞》10日報導,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主張,混合無人機與飛彈攻擊,結合有限的地面攻勢,進入俄羅斯控制的領土,或許能讓烏克蘭打破目前的僵局,並影響俄烏戰爭的走向。「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柯菲(Luke Coffey)與卡薩波格魯(Can Kasapoglu)在報告中詳列了「烏克蘭應追求8個高價值,同時軍事上可行的目標,以削弱俄羅斯的戰力,並提高入侵與佔領烏克蘭領土的政治成本」。
報告指出,「雖然單一打擊任何目標並不會構成決定性打擊,但若能持續攻擊其中幾個,累積效應將能重創俄羅斯的軍事基礎設施,並使俄羅斯的持續侵略複雜化。」
連結裡海與黑海,長達63英里(約101公里)的窩瓦-頓河運河(Volga-Don Canal)讓俄羅斯軍艦能駛入黑海,並讓伊朗向俄羅斯運送武器。儘管當地的俄羅斯防空系統薄弱,但損壞這條運河的13道船閘十分困難,烏克蘭的無人機與飛彈仍需威力強大的彈頭和精準度才能命中。
然而,若能「成功打擊,將對俄羅斯及伊朗造成重大的地緣政治打擊」。此外,報告說,「軍艦與商船在裡海與黑海之間的移動也將減緩並停滯,引發經濟混亂」。
而位於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的一座俄羅斯-伊朗合資無人機工廠,打造了大多數伊朗設計的「見證者」(Shahed)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已猛烈轟炸烏克蘭各地城市。雖然烏克蘭可能無法靠轟炸摧毀如此龐大的設施,但卻能瞄準工廠的致命罩門,也就是電力供應。哈德遜報告指出。「任何對該區域能源網路的干擾,都可能影響工廠運作。」
中俄間運送中國電子產品及其他貨物,以支撐俄羅斯軍事及經濟的邊境口岸。尤其是60%跨境鐵路交通通過滿洲里和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Zabaykalsk),以及綏芬河-波格拉尼奇內(Pogranichny)兩個「咽喉點」(chokepoint)。雖然報告作者小心避免主張烏克蘭攻擊中國,但「每個俄羅斯一側的100英里半徑內過境點,都存有幾個既脆弱,又關鍵的運輸『咽喉點』。」
此外,報告指出,連接俄羅斯克裡米亞佔領區與俄羅斯本土的4座橋樑。除了因烏克蘭攻擊多次已受損的克赤大橋(Kerch Bridge)外,還有瓊哈爾大橋(Chonhar Bridge)、希瓦什橋(Syvash Bridge)與海尼切斯克大橋(Henichesk Bridge),同樣對俄羅斯後勤舉足輕重。
「西方應優先提供烏克蘭摧毀,或至少癱瘓克赤大橋所需的武器,」報告指出,「德國的『金牛座』飛彈,利用智慧引信技術與毀滅性彈頭,是執行這任務的理想武器。」
位於毗鄰烏克蘭的俄羅斯西部軍區鐵路橋樑,也是目標之一。相較於西方國家,俄羅斯更依賴鐵路運輸部隊與補給品。雖然先前對火車與鐵路貨場的攻擊只取得有限成功,但摧毀鐵路橋樑、變壓器與牽引變電站則更有可能。
位於喬治亞俄羅斯佔領區阿布哈茲(Abkhazia)的俄羅斯奧查齊瑞(Ochamchire)海軍基地,是報告指出的另一關鍵目標。在烏克蘭無人機打擊,迫使黑海艦隊撤出塞凡堡(Sevastopol及其他克里米亞港口後,俄羅斯開始在奧查齊瑞興建海軍基地。由於當地尚未加固,並位於烏克蘭無人機射程內,因此攻擊能干擾建設,並「標誌烏克蘭的重大勝利,展現它對高價值俄羅斯目標的戰略觸角正不斷擴大。」
此外,報告的目標清單中,也包括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基地。由於遠東城市海參崴(Vladivostok)距離基輔6000英里(約9656公里),要打擊俄軍太平洋基地並不容易。不過,報告建議,烏克蘭可使用從僞裝貨船發射的貨櫃化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