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全球載電量最大純電動遊輪“長江三峽一”號——【新春走基層】來自長江上的新春呼叫

"葛洲壩指揮中心,新年好!‘長江三峽1’號準備開航上行,向您報告!"

"新年好!‘長江三峽1’號,可以出航,注意安全,保持聯繫。"

1月30日,蛇年大年初二,湖北宜昌兩壩一峽遊輪開啓新年首航。全球載電量最大、智能化最先進的純電動遊輪"長江三峽1"號如約出動,載着遊客逆流而上領略壯美三峽。

在"長江三峽1"號的駕駛室裡,電波的這頭和那頭緊緊相連。在一聲聲來自長江的呼叫裡,"新年好"成爲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8時50分,"長江三峽1"號從宜昌港解纜開船。不同於傳統動力遊輪,在這艘船上,出發顯得有些平靜。

已經有30多年駕齡的船長陳國海告訴記者,在這艘純電動遊輪上,他改掉了以前大嗓門的"老毛病"。"以前下了船,說話聲音大,別人還以爲我脾氣不好,其實是在船上待久了。柴油機船上噪音大,交流基本靠喊,尤其是輪機部,得戴着隔音耳塞上班。"陳國海說。

在陳國海的記憶裡,祖父那一輩在峽江穿行時,靠的是搖櫓、稱篙;自己在柴油機船舶上執行任務,速度雖快,身上卻"總是散不去油味";而現在,在"長江三峽1"號上,聞不着嗆鼻的柴油味、聽不見轟鳴的發動機聲,也看不到繚繞的黑煙。

"長江三峽1"號載電量7500千瓦時,相當於100輛以上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容量總和,續航可達10小時,與傳統船舶相比,有效降低了航行時產生的振動和噪聲。

10時30分,船過西陵峽石牌河段,兩岸山巒綿延,碧波盪漾。張龍雨又遇見了那些常常見面,卻不能言語的"老朋友"。在長江兩岸,常常會出現一些岸標。仔細觀察,北岸的岸標呈黑白相間,南岸的岸標則是紅白相間。

別看它們長得相似,但都有自己的專屬名字。它們的名字都牢牢刻在張龍雨的心裡。張龍雨是"長江三峽1"號的大副,"90後"的他也是最早入駐這艘船的船員之一,這是他與"長江三峽1"號共同度過的第二個春節。

"你看,這裡北邊的岸標叫三遊洞,南邊的岸標叫巷子口。"張龍雨說,這是航道上的路標,兩船溝通時,若無法報上對方的船名,只要報上這些"老朋友"的名字,雙方很快就能建立聯繫。

一般內河船舶採用兩臺主機推進系統,最大舵角只有35°,而在這艘船上,角度限制不復存在。"長江三峽1"號配備3臺360°全迴轉舵槳系統和一臺側推,可輕鬆實現原地掉頭和橫向平移。

12時5分,剩餘電量73.55%的"長江三峽1"號準備靠泊三鬥坪碼頭,遊客們開始躁動起來,期待下船一睹三峽大壩的雄偉風采。

2個小時後,來自"長江三峽1"號的新春呼叫繼續迴響在長江的青綠山水之間。(本報記者 李逸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