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恩捷股份生產基地:如何突破鋰電池隔膜“薄即脆弱”瓶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原料混合、鑄片拉伸、萃取定型、收捲包裝……走進恩捷股份的玉溪基地,一條全封閉、智能化的動力電池隔膜產線正井然有序地運行。
這一產線集羣的建成與投產,標誌着恩捷股份對5μm超薄高強隔膜的量產能力正式落地。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實地探訪恩捷股份位於雲南玉溪的生產基地,觀摩了其5μm產品生產流程,並與公司有關負責人員進行了交流。
8月18日,恩捷股份正式披露了2025年半年報。報告數據顯示, 恩捷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實現20.48%增長,卻也同時在淨利潤、毛利率方面存在一定壓力。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持續性的技術創新與對市場的前瞻佈局,成爲了恩捷股份實現“反內卷”的長期路徑。
“一方面,恩捷股份將通過持續的研發創新鞏固自身鋰電池隔膜領域行業地位;另一方面,恩捷股份也勇於‘自我革命’,基於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持續深耕,佈局固態電解質領域。”恩捷股份投資總監龐啓智向記者介紹稱。
恩捷股份5μm超薄高強隔膜產線
伴隨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政策的扶持呵護與市場需求的井噴式增長,共同爲鋰電池技術的迭代升級提供了豐厚土壤。當前,鋰電池在新能源車、儲能系統、消費電子、機器人等諸多領域,均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中,隔膜是構成液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核心主材。在鋰電池進行電解反應時,隔膜發揮着包裹電解質溶液、隔離電池正負極的功能,又以其多孔結構,爲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穿行提供通道。
這一“隔絕”與“聯通”的雙重屬性,讓隔膜成爲技術壁壘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鋰電池材料。“更薄、更強、更快”,成爲隔膜產業的共同追求與發展方向。
據瞭解,目前市場中溼法隔膜(基膜)的常用厚度通常在7-9µm。而日前恩捷股份宣佈,公司位於雲南玉溪的鋰電池隔膜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已投產,形成了恩捷股份5μm超薄高強隔膜產線集羣。
5μm的厚度,意味着不到一根髮絲的1/10。在針刺強度相同的情況下,新產品相較常規7µm隔膜厚度進一步減少28.5%,能夠爲電極材料騰出更多空間,進一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優化能效比。
在“超薄”情況下對高強安全性的保持,則是新產品的關鍵特徵。據公司數據,5µm超薄高強產品針刺強度高達560gf,相較常規7µm隔膜提升了16.7%,能夠承受的最高溫度也提升至230℃。
恩捷股份全球產品發展中心落地部部長程旭告訴記者,通常來講,隔膜厚度的降低與強度的提升往往難以共存,但此次公司5μm產品成功實現量產,意味着鋰電池隔膜在厚度、強度和離子通透性之間實現了完美融合,實現了重要技術突破。
“爲做到這一點,恩捷股份採用了三方面的協同:一是高精準的結構調控技術,二是多級鏈協同技術,三是設備與技術的協同創新。”程旭表示。
在玉溪恩捷基地的生產車間,一張張隔膜隨着工序的推移不斷增寬、變薄,最終又被緊密收納成卷。在不同工序之間,不斷“巡邏”的質量檢測儀,則負責在第一時間將產品的各項指標數據傳導至技術人員手中。
據龐啓智介紹,玉溪基地產線全鏈路均採用智能化、自動化作業的形式。配合公司的雙向拉伸技術、等離子體表面處理和納米塗層等技術,能夠使得隔膜產品在厚度均勻性、機械性能和孔隙率等關鍵指標上,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在線塗布一體化技術和柔性化生產能力在產線中的應用,則可以更高效率地賦予隔膜更多性能,對下游客戶不同場景、不同設計的定製化需求實現敏捷交付。據悉,目前恩捷股份的鋰電池隔膜產品線已全面覆蓋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領域,細分品類超過130種。
8月18日,恩捷股份的2025年半年報正式披露。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 恩捷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爲57.6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7.83億元增長20.48%。其中鋰電池隔離膜作爲核心產品,營業收入達48.20億元,同比增長24.83%,佔總營收83.64%,銷量同步增長。
不過,公司同期在淨利潤和毛利率方面也面臨壓力。報告期內,恩捷股份鋰電池隔離膜產品毛利率爲13.66%,同比下降5.82%,同期淨利潤也承壓。對此恩捷股份指出,其主要原因包括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降本壓力致產品價格下行,以及營業成本的提升。
自202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行業自律後,今年以來,“反內卷”政策導向於多個行業間進一步強化。其中8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曾發佈《關於鋰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直指當前鋰行業存在的“內卷式”惡性競爭問題。《倡議書》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措施,核心觀點包括抵制無序競爭、合理佈局新建產能、加強研發創新等。
而如何打破行業化競爭,保持領先能力,也是恩捷股份當前面對的關鍵課題。
在龐啓智看來,在現有產品技術基礎上持續迭代下一代技術及產品,是恩捷股份保持長久競爭力的關鍵能力之一。其中在鋰離子電池隔膜產品之外,恩捷股份也在半固態、全固態電池領域持續深耕。
恩捷股份全球研究院固態研發部部長劉洋介紹表示,自2021年以來,恩捷股份下屬控股子公司,就已專注硫化物全固態電解質相關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工作,開發了高純硫化鋰、超細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高電導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膜產品。
此外,恩捷股份目前還在玉溪佈局了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生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可形成年產1000噸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的生產能力,目前十噸級中試線項目已全線貫通。
在商業應用端,劉洋指出,目前半固態電解質膜已經實現了初步的商業化,而全固態電池商業化普及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其問題主要體現在材料生產端和電芯製造端。未來,恩捷股份將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相關產能建設,實現從研發(小試)-中試-量產的“三級跳”發展目標。
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