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SE主辦 2025臺灣生物多樣性獎揭曉 公私協力 行動守護生態家園
呼應國際生物多樣性發展趨勢,表揚公私部門致力相關議題的成果,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2025第三屆臺灣生物多樣性獎」榜單揭曉!其中玉山金控連結金融本業,運用資金力量引領永續發展備受肯定,連續三年獲頒金獎;農業部林保署新竹分署積極媒合轄區內企業參與資源保育行動、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運用工程技法,降低動物路殺威脅,也再度蟬聯金獎。
今年獲頒金獎的單位還包括:中華電信、第一銀行、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及雲林縣政府。
綜觀今年各參賽單位表現,TAISE董事長、臺灣生物多樣性獎總召集人簡又新讚許,無論是營利事業或非營利事業組,都能從各自核心本業出發,並連結其他永續夥伴,擴大專案影響力。更令人欣喜的是,獎項開辦三年來,每年都有新面孔加入,今年25個參賽單位中,就有16家企業與組織首度報名,可見無論公私部門都愈來愈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更踊躍以多元行動響應。
核心本業出發 串聯價值鏈同行
繼2023年領先同業簽署《不毀林承諾》、再將2024年訂爲「生物多樣性推動元年」,中華電信從「減緩自然損失」與「促進自然正向」兩大核心出發,整合通訊專業與AI影像辨識技術,與專業學會合作,即時監控黑面琵鷺棲地覆育管理,也在自身營運基地建置物種保育示範場域,培訓超過百位員工成爲具備樹木生態調查與碳匯知識的公民科學家,得到評審一致最高分等第。
延續執行十年「瓦拉米計劃」的經驗,玉山金控2024年起推出「Farm to Table創新金融服務」,從生產端、中間運銷到消費端,分別提供所需資源,全方位支持農業轉型,具體包括推廣環境友善農法、建置有機供應商資訊金流平臺、也以資金引導餐飲業者選用友善農耕食材。
爲了確保永續農業價值鏈合作模式順暢,玉山金控2023年就成立跨單位「永續食農轉型團隊」,深入訪談價值鏈上、中、下游,瞭解轉型痛點與金融需求,進而與農業部各部門和顧問合作,還透過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社羣提升農友品牌,舉辦市集走入民衆生活,三度抱回金獎。
同樣扣合金融專業,第一銀行除了將「生物多樣性」、「能源使用」、「森林及水議題」等自然風險項目納入授信申請書檢核清單,並全面盤點超過五萬個整體價值鏈據點的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衝擊趨勢,更攜手臺北市立動物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等夥伴,合作辦理瀕危動物守護課程、東海岸鯨類生態保育計劃,還開發《金融大亨的生態投資解密》教案,獲得環境部認證,也贏得本屆生物多樣性獎金獎榮譽。
政府號召媒合 企業NGO響應
至於非營利事業方面,轄內區域橫跨嘉義、臺南、高雄、雲林和南投,農業部林保署嘉義分署積極執行包括臺灣黑熊、山麻雀、阿里山山椒魚、臺灣穿山甲、草鴞、食蛇龜、柴棺龜等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劃,還率先在嘉義梅山瑞峰社區、大林地區分別開辦山麻雀、諸羅樹蛙生態給付試辦計劃,擴增在地保育動能。
其中在瑞峰社區部分,2024年成功號召17位農友和居民組成山麻雀巡守隊,隔年再複製成功經驗前進高雄、屏東等山麻雀棲地;而大林地區則吸引25位農友響應「諸羅樹蛙生態服務給付示範系統」,實際以行動參與樹蛙環境巡守、棲地營造及永續農耕。
另外,在海岸生態保育方面,嘉義分署聯合臺南及高雄市野鳥學會、臺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等NGO,共同投入嘉南地區廢曬鹽田水文環境改善與棲地營造,將嘉義布袋到臺南七股將軍一帶溼地,成功轉型爲候鳥的生態友善棲地,在極端氣候下發揮生態與防災雙重功能,一舉摘下金獎。
而專業學會之外,新竹分署更着重引介企業,利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加入各類保育行動,串聯公私協力永續網絡,連續第二年再度得到金獎。
具體案例像是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動桃園復興區竹林更新,支持在地部落實踐永續林業;與華航公司結合修復原民知識步道,促進文化與生態兼容幷蓄;獲得光林智能協助,運用智慧照明達成雌光螢棲地保育與用路安全平衡,還有更多企業都貢獻各自科學技術、志工人力,參與物種監測、棲地覆育、環境教育等專案,不僅提升生物多樣性,更擴大全民參與。
降低道路開發與運輸對生態的威脅,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近年積極與各專業機關、社區團體合作,持續監控改善轄區公路建設,成爲兼顧人與動物友善安全的廊道。繼臺26線船帆石至砂島段「還路於蟹」得到2024年金獎,今年再以臺28線田寮崇德里到旗山區三協裡淺山丘陵帶改善工程抱回第二座金獎。
南分局表示,這段道路沿線人口密度低,周遭成爲包括穿山甲、食蟹獴、麝香貓、臺灣水鹿等保育類動物和其他至少25種哺乳類動物的家園,然而由於道路寬廣、多彎,經常因爲視野受限、車速過快等因素,衍生野生動物傷亡事故頻傳。2021年起,歷經多次探勘,陸續整理負較大的橋下空間、設立警示標示,同時施作防護網與綠籬,不僅成功降低大型鹿科路殺事件,也提高用路人交通安全,真正成爲一條尊重所有生命的共生之路。
都市生態的覆育與共融,更與所有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雲林縣政府水利局耗費將近十年時間,針對行經斗六市中心的雲林溪展開生態調查與生態覆育計劃,依據國際生物多樣性框架,以系統化生態檢核、施工管理改善水質,更與在地非營利組織共同推動生態島、低矮堰、人工溼地、多孔隙護岸等設施,營造自然棲地,找回白鷺鷥、紅冠水雞、翠鳥、青蛙、螢火蟲等物種,建構地方參與、環境教育與生態治理並進模式,同樣列入金獎榜單。
接軌國際 對焦資訊揭露實踐
表彰各績優單位促進生物多樣性的成果,並擴大傳播執行經驗,TAISE將於7月16日舉辦「2025 第三屆 TWBF臺灣生物多樣性論壇」,會中除舉辦公開頒獎,還邀請農業部林保署長林華慶、海委會海保署長陸曉筠分別介紹臺灣陸域及海域生物多樣性發展與策略,並舉行「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碳匯」、「國際生物多樣性準則探討與應用」分場論壇,協助企業掌握生物多樣性最新發展及相關揭露實務。論壇開放所有社會大衆免費參與,即日起開放上網報名。
2025生物多樣性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