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爺也3D回春 福安宮百年神像以科技復刻原貌
▲福安宮開百年基主神中壇元帥臉部雕刻出現剝落與風化跡象(左),廟方以3D建模修復百年中壇元帥神像。(記者林東良翻攝)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北區鄭仔寮福安宮歷史悠久,開基主神中壇元帥香火鼎盛,被地方視爲重要信仰中心,由於神像年代可追溯至道光年間,已逾百年歲月,臉部雕刻出現剝落與風化跡象,廟方擔心原貌難以儲存,耗時兩年以3D掃描建模復刻太子爺容顏,成爲科技結合傳統民俗的特殊案例。
福安宮總幹事蘇文勝表示,先民從學甲與二重溪遷入臺江浮覆地區墾地養殖,並迎請中壇元帥奉祀。清光緒四年(1878 年)成立太子爺會並建草寮公厝,廟額定名爲「福安宮」。廟宇其後多次整建,累積至今近 150 年,是北區重要的在地信仰據點。
蘇文勝說,福安宮長年致力儲存廟宇文化資產,在歷次整建過程陸續收藏蘇天福、莊春波、王瑞瑜、廖慶章、杜牧河、陳三火、陳南陽、陳啓村、王榮山、施弘毅等名匠作品,涵蓋彩繪、雕刻、剪黏等多種工藝,並加入文資處宮廟博物館認證,展現推動常民文化儲存的決心。
由於福安宮交陪廣闊,中壇元帥長年參與祭典活動,加上神像高齡超過百年,臉部逐漸剝落。廟方原打算請專業匠師修補,但經擲茭請示後遭太子爺否決。廟方擔心修復不當反而破壞原貌,再次詢問後得到「同意復刻」的指示,才着手以科技方式重現容顏。
蘇文勝指出,3D 掃描建模能精準保留雕刻線條,遇到無法判定的細節,則再透過擲茭詢問太子爺意旨。期間進行超過二十次確認,最終成功復刻出莊嚴祥和的太子爺新神像,讓科技與民俗共構文物儲存的新路徑。
廟方表示,未來開基主神將常駐廟內護境,復刻的新神像則將代表福安宮參與各項慶典活動,在儲存文物與維持傳統宗教儀式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