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議員選舉 藍白合關鍵指標
核三延役公投及立委罷免案投票23日落幕,立委江啓臣服務處內工作人員抄寫各里回報的票數。(範揚光攝)
2024總統與立委大選,臺中被視爲藍白合作的最佳示範區。雖然民衆黨蔡壁如參選臺中第一選區立委失利,但藍白合讓國民黨翻轉中四、中五、中六選區,送廖偉翔、羅廷瑋、黃健豪等年輕世代入國會。接連兩波罷免戰,民衆黨發揮「關鍵少數」優勢,全力出手襄助國民黨,被解讀爲2026、2028鋪路,爭取更多籌碼。
但合作未必能延續。民衆黨主席黃國昌高調宣佈角逐新北市長,意圖搶佔談判主導權。然而,新北是藍營20年執政重鎮,也是全國最大票倉,尤其現任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民調領先,更何況是藍營優勢選區,要將縣市長席次「雙手奉上」幾乎不可能。
相較之下,臺中藍白互動更微妙。外界認爲江啓臣明年將接棒盧秀燕參選市長,盧秀燕則被視爲藍營2028最有實力挑戰大位的人選,藍白的協商空間落在2026市議員與2028立委選舉。
民衆黨在議會僅有大里區江和樹、豐原區陳清龍兩席,但2026選區因人口變動重新洗牌,北屯增1席、東南區減1席,南屯、太平、烏日等地存在禮讓空間。若藍白能談攏,民衆黨有望擴大版圖,也能壓縮民進黨勢力;但若談不攏,恐波及市長選情,民進黨就有見縫插針的空間,甚至在市長選舉漁翁得利。
從全國佈局來看,藍白若僅計較2026,恐重演2024分裂覆轍。國民黨在既有執政縣市不太可能禮讓,但嘉市、竹市、宜蘭、彰化縣等仍是談判籌碼。同時,總統大選「盧昌配」的聲音浮現,無論是否測風向,都顯示在野陣營已意識到,若不整合,2028根本沒機會下架賴清德。
臺中是藍白合的發源地,也是檢驗合作能否持續的關鍵舞臺。從2024立委勝選到2025兩波罷免戰完封對手,藍白合繳出漂亮成績;然而,2026市議員席次恐成衝突導火線。若國民黨強硬不讓,合作破局在所難免;屆時民進黨或將憑藉鐘擺效應反攻,讓「示範區」淪爲「破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