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社宅長者少 桃園拚全齡友善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者租屋困難依舊未解,連社會住宅也難以進住。臺中社宅目前約2831戶,只有約10%由65歲以上長者申請入住,遭質疑市府政策未充分照顧高齡族羣,要求調整社宅分配機制。市府表示,會向住宅審議委員會提案研議。

市議員陳俞融說,65歲以上長者在租屋市場常碰壁,有名75歲、從外地退休回臺中養老的長者要租屋,但房東聽到房客逾65歲,就直接拒絕;甚至連包租代管機構都難以成功,有長者聯繫40間出租屋仍未找到棲身處。

陳俞融指出,長者在租屋市場受挫,想住進社宅同樣困難,目前臺中已出租社宅2831戶,僅296戶是65歲以上長者申請,近三年完工7處新社宅,1567名長者申請僅330人抽中,1237人失望而歸。其中711人並非不符合資格,僅是「未中籤」。

陳俞融建議市府將社宅「關懷戶」比率由現行40%提高至50%,並在明定長者保障名額,同時設立「長者租屋媒合平臺」,與民間租屋網站合作,建立願意租屋給長者的房東名單,並提供維修補助或租金減免等誘因。

都發局長李正偉迴應,包租代管部分將要求業者優先處理長者個案;至於社宅制度涉及中央補助規範,將把議員建議提報住宅審議委員會研議,必要時向中央反映是否增列「長者優先排序」,議員則要求不要事事問中央,對的事要積極推動。

相較之下,桃園市長者社宅政策已先行。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65歲以上長者入住戶數佔整體社宅19%,在政策保障戶中比率達47%,並提供最長12年租期。市府並強調全齡友善設計與整合照護,社宅公共空間安排團體活動與健康服務,打造高齡與青壯共融的社宅模式。

桃園市都發局長江南志說,桃園社宅從整體規畫、公共空間通用設計、智慧安全系統到日常管理,落實「全齡友善、老幼共融」原則,公共空間安排團體活動課程促進全齡參與,從生活照顧、健康促進到心理支持的整合型照護,近期中壢一號社宅更獲「銀光好居」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