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總「斷頭」3億 石崇良:服務量超標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新制今年上路後,私立醫院協會呼籲,新制下醫院不再互相競爭,應該減少夜診與假日門診,避免影響整體點值。新聞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報獨家報導,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後,首季已有兩家醫學中心因醫療服務爆量被斷頭,臺中榮總減少三億盈餘。對此,健保署表示,中榮今年第一季健保點值申報成長率達百分之十,因服務量成長較高,爆量部分就不予給付。
個別醫院總額系以去年同期醫療服務量能爲基準點,乘以成長幅度,如健保申報點數超過原先額度,依「三階段折付制度」逐級打折,一旦爆大量,超過三階段,則完全不予給付。臺中榮總今年第一季遭健保斷頭,金額超過三億元,引發醫界討論,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於臉書貼文,「政府有錢搞綠電、改中正路路名、推大罷免,但健保給付卻要賴帳」。
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中榮、彰基屬健保中區(臺中、彰化、南投),中榮今年第一季健保申報卅七點六四億點,實際收入卅四點卅七億元,所謂「斷頭」是指兩者之間三億多元的差異。如以去年第一季相較,該院今年第一季申報成長高達百分之十,在病牀數量及醫事人力均無大變動的情況下,成長幅度確實較高。
健保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希望各大醫院總量管制,不要猛衝服務量,稀釋各區點值,而中榮、彰基第一季申報量超高,已過了三階段折付制度上限,因此,超過部分就不予給付。
臺中榮總去年第一季申報點數爲三十五點六八億點,收入三十一點八五億元,今年第一季的收入金額還多出二點五億元,成長率百分之七點九,已超過整體中區成長率百分之六點○八。彰基也是如此,今年第一季實收較去年同期增一點三九億元,成長率百分之七點三二,也高於中區平均成長率。
「中區今年首次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有些醫院可能還不熟悉」,石崇良表示,長久以來醫療院所習慣衝量,吃着大鍋飯,一起被打折、點值被稀釋。但從今年起,醫院必須自主加強管控,檢視哪些是不必要或可減少的服務項目,控制每一季的申報點數,讓點值可以持續成長。
石崇良強調,臺中榮總、彰基均爲醫學中心,爲後送轉診的最後一線,健保一定會保障急重症、癌症等治療點數,避免服務量暴增。此外,在民衆部分,不應有品牌迷思,專挑醫學中心就醫;在檢驗檢查方面,相信醫師依其專業評估,給予適當排程,希望民衆能夠耐心配合。
健保署昨最新公佈「個別醫院總額」第一季初步執行成果,正式結算將於九月公佈。以醫院總額估算,臺北區點值爲○點九三四九、北區○點九五一九、中區○點九四一三、南區一點○○一八、高屏區一點○○一六、東區一點○一六八,相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只看單季健保點值,還不夠精準,關鍵在於第三季點值是否還能維持水準,以及是否影響第四季民衆就醫權益。
滕西華說,各分區第一季健保點值不錯,只能說大部分醫院並未衝量,做好醫療量能管理,但後續應觀察是否出現不當轉診,或拒絕收治重症及罕病患者等情況。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