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萬和宮文物保存「福廕全臺」匾及「老二媽像」尤具意義
「老二媽像」爲黑麪軟身神像,頭髮疑以真人頭髮植入,紮成包頭;在臺灣神像實屬不多見。(萬和宮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臺中市萬和宮保存5件文物繼2016年9月獲得登錄後;包括開基媽像、老二媽神像及「福廕全臺」匾等10件文物,今年10月再經市府公告指定爲臺中市一般古物。萬和宮指出,該宮典藏文物累計已多達15件登錄爲古物,不僅再創下文物保存新猷,亦爲臺中市宮廟之冠。
萬和宮董事長蕭清傑說,2016年9月2日市府覈定萬和宮的5件文物,包括「張國祿位」、「昭和年款銅鐘」、「道光年款鉎鐵大鐘」、「鉎鐵金爐」4件,爲臺中市生活儀禮器物類一般古物;「德媲媧皇匾」爲臺中市圖書文獻類一般古物。
今年10月22日市府再公告,萬和宮典藏「開基媽像」、「老二媽像」、「聖二媽像」、「聖三媽像」、「萬和宮龍鳳紋木香爐」、「萬和宮觀音殿木香爐」、「狻猊鈕蓋展耳木薰爐」、「福廕全臺」匾、「萬里恩波」匾、及「德遍寰瀛」匾等10件文物,指定爲臺中市古物。
萬和宮「福廕全臺」匾爲橫長形木匾,距今達288年,爲中市落款年代最早之匾。(萬和宮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蕭清傑指出,「福廕全臺」匾爲橫長形木匾,由7塊杉木橫向木板拚接而成。經研究團隊檢測與考據,獻匾的彭朝桂,爲雍正9年到任的臺灣鎮標右營守備,爲駐守臺中盆地武職;反映犁頭店篳路藍縷時期媽祖宮的村廟性質,距今達288年,爲中市落款年代最早之匾。
傳承200餘年,3年1次的「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密切關連的「老二媽像」,爲黑麪軟身神像,頭髮疑以真人頭髮植入,紮成包頭。戴雙層9龍2鳳7旒冠,披雲肩,穿雙龍長袍,穿白色、水藍色內襯;以真人頭髮制髻,在臺灣神像實屬不多。
萬和宮開基媽像,爲一體成形木雕像,黑麪歛目垂耳着金色蟒袍,正見裙裝,其間有劍帶出露,右掌懸握胸前,左掌覆按膝上,身坐圈椅;本神像相傳系與臺中盆地漢人開發始祖張總兵,於清康熙23年(1684),由聖地湄洲,恭請護船來臺,安置犁頭店。
蕭清傑強調,萬和宮長期以來重視鄉土文化藝術教育的推動;宮內典藏的衆多文物,亦妥爲維護。至今累計15件經市指定爲臺中市古物,不僅是萬和宮文物保存新里程碑,也爲臺中市宮廟之冠。
萬和宮「開基媽像」,爲一體成形木雕像,黑麪歛目垂耳着金色蟒袍,正見裙裝;由聖地湄洲恭請護船來臺,安置犁頭店。 (萬和宮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