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歷史建築修復遇挫!岸裡國小校舍需追加千萬費用
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現有保存「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爲臺中市歷史建築,去年斥資7300萬元展開修復,預定今年5月完工,但近期施工發現橫樑及牆壁等比預估的毀壞嚴重,初估至少要再增加1千多萬元才能推動修復,校方今天表示,已向教育局爭取增加經費,希望能趕在今年底前完工。
「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興建於1930年,規模爲1層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配置,本棟建築採對稱設計,廊柱讓建築物產生虛與實的空間感,爲臺中難得的教育文化資產,也因「岸裡公學校」是日據時期典型的公學校教室建築,對臺中市初等教育史來說具有深刻意義,因此市府2013年將其登錄中市歷史建築予以保存。
爲保存文化資產,岸裡國小於2020年透過市府及立委楊瓊瓔,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7300萬元補助,推動校舍修復再利用,讓校舍更加安全穩固,優化學習環境,同時改善建築損壞、蟲蛀等問題,並在去年4月動工。
岸裡國小校長楊朝銘表示,修復工程原訂今年5月完工,但近期施工期間發現橫樑及牆壁的磚塊等,比原本預估的損壞還要嚴重,經建築師變更設計,初估要再增加1千500多萬元修復經費,日前送教育局爭取補助,教育局要求再詳估,目前建築師詳細評估後將再送件,校方也將善用剩餘的40多萬元標餘款及300萬預備金,做好修復工作。
楊朝銘說,岸裡國小早期爲文英書院,清朝抗日名將丘逢甲曾在此讀書,這是學校最出名的校友,希望完工後可以把過去發生在岸裡國小的美好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