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爵士音樂節遭指「人次疊加」 議員質疑無實質效益

臺中爵士音樂節去年吸引超過151.5萬人次參與。(資料照/臺中市文化局)

臺中爵士音樂節邁入第21年,累積超過1500萬人次參與,多位議員1日在市議會專案報告關心該議題,包括佔位亂象、經濟效益以在地團體表演機會等。文化局指出,將積極宣導活動秩序並加派巡邏人力,另去年創造20億商機,今年合作店家預計突破500家。

臺中市議員朱暖英質疑,爵士音樂節累積超過1500萬人次參與,報告中的數字恐只是「人次疊加」,並未轉化爲實際經濟效益。(圖/朱暖英)

市議員朱暖英質疑,爵士音樂節累積超過1500萬人次參與,這麼龐大的觀衆基礎,不解文化局還要推售票音樂會,難道是文化消費力不足,要靠售票來補?她質疑報告中的數字恐只是「人次疊加」,並未轉化爲實際經濟效益。

臺中市議員陳政顯表示,臺中有些在地表演團體,應該提供他們表演時段。(陳淑娥攝)

市議員陳政顯表示,爵士音樂節造成國際注目,很多人引頸企盼活動到來,臺中有些在地表演團體,應該提供他們表演時段。此外,文化局推出培訓計劃,但也要有演出機會,臺中市表演場地量體足不足以讓民衆購票入場?

臺中市議員黃守達則指出,去年爵士音樂節亂象叢生,憂心今年再度重演?(黃守達提供)

黃守達則指出,去年爵士音樂節亂象叢生,發生多起脫序行爲,別是「野餐墊佔位」問題,甚至出現轉租、黃牛喊價情形,造成混亂,憂心今年重演?

文化局長陳佳君指出,今年將管控進場時間、派員勸導,原則上可大幅減少以野餐墊佔位情況。

文化局強調,去年爵士音樂節創下高達20億元商機,另期間積極結合商家提出各項優惠,2024年更突破百家友好店家,預計今年將吸引突破500家友好店家合作。此外,近幾年跟臺中在地樂團結合進行表演,另希望能跟產業端結合,透過爵士音樂節增加生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