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黃金大道」 市政路延伸第一標通車
臺中市市政路延伸工程第一標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段,昨舉辦通車祈福典禮,全長750公尺,可遠眺臺中市區櫛比鱗次的大樓景象。記者黃寅/攝影
臺中市市政路延伸工程第一標工業區一路至安和路全長750公尺,昨天通車,第二標安和路至環中路全長1.2公里,預計明年底完工,屆時可串聯七期市政路,紓解臺中工業區、精密科學園區和中科園區交通,節省約15分鐘,也成爲捷運藍線施工期間的替代道路。
市政路延伸工程含土地徵收總經費達76億4千多萬元,是臺中市造價最貴的一條路,因此又有「黃金大道」之稱,晚間在黃色路燈照光下,金碧輝煌,吸引許多市民去拍照。
市長盧秀燕昨天主持通車典禮時表示,這條路市民期待近20年,推動過程面臨「造價高、意見分歧、施工困難」3大難題,包括需協調超過400位地主意見。當年她曾在市議會發飆,因爲有人阻擋,但她還站起來說:「我非開不可」,她發飆就是爲了市政路,而且非做不可。
她說,這條路除了串聯3大工業區,紓解臺灣大道交通外,加上捷運藍線馬上要開工,如果沒有替代道路,臺灣大道就會打死結。第一標2022年9月動工,不到兩年半已如質如安地完工,第二標目前也已施工20%。她向園區廠商打趣說,希望大家走黃金大道也都能收穫黃金。
立法院副院長江啓臣致詞,向在場的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表示,希望以後中央應協調,例如開了中科之後,附近道路開闢等經費應一併考慮,而且開路時,用地徵收用了大半經費,對地方政府真是不小的負擔,纔會造成道路一直得不到興建;吳堂安致詞時迴應,內政部在生活圈道路上補助24億餘元,希望給予中央掌聲。
建設局長陳大田說,第二標工程安和路至環中路三段,因穿越高鐵及國道一號,因此採用「管冪工法(地下管線施工技術)」從地下經過,目前是全國寬度最大。跨越筏子溪也興建塔高43公尺的「脊背橋」採用當地著名的白鷺鷥的意象,橋的面寬也是全國最大,總跨度200公尺,而且河道中不落墩,是開闢道路時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