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海洋館收容棄養魚 推動永續
臺中海洋館開設中部首座「水生生物收容中心」,提供水生生物緊急救援、醫療與收容。記者黑中亮/攝影
臺中海洋館今年8月試營運,同步成立中部首座「水生生物收容中心」,負責水生動物的緊急救援、醫療與收容任務。日前民衆熱心捐出珍貴珊瑚礁魚類,包括弓紋刺蓋魚、黃顱刺蓋魚等,爲水族生態展示增添亮點,也成爲推廣海洋永續教育的重要教材。
館方表示,收容中心以「非營利照護」與「教育展示」爲核心,專責安置棄養或移交的水生生物,減少棄養行爲。希望透過展示與教育,讓民衆瞭解愛護生命、尊重生態的重要性,並建立「不棄養、友善飼養」觀念。
捐贈者吳先生說,因身體不便無法再照顧相伴多年的觀賞魚,希望牠們能在安全環境中繼續生活,於是主動聯繫海洋館。看到魚兒在新家悠遊自在,他露出欣慰笑容,期盼這份捐贈能延續生命價值,也讓更多人瞭解海洋保育的重要。
海洋館指出,飼育團隊在收容前會檢查魚只健康與棲地評估,確保牠們能順利適應新環境。此次捐贈的魚類已安置於「黑潮之海」與「繽紛魚羣」兩大展區,成爲人氣焦點,遊客可近距離觀察珊瑚礁魚類的生態之美。
目前收容中心主要接納民衆棄養或政府移交的中小型觀賞魚及保育類淡水生物,也開放符合體長限制(不超過1公尺)的海水魚,如小丑魚、海葵魚等。常見收容魚種包括孔雀魚、鬥魚、神仙魚、七彩神仙、金魚與錦鯉。
館方強調,收容不只是接手棄養,更是實踐海洋永續的行動。未來將持續透過展示與教育活動,提倡正確飼養與保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