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大變身 導入AI停車、監控更便利
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啓用近40年,交通局重新改造,導入AI智慧科技,更在地下二層打造「舊城綠町故事館」,呈現中區過去歷史與人文。(臺中市府提供)
臺中市使用超過20年以上的老舊停車場有20座,其中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啓用近40年,許多駕駛停車時感覺建物老舊、空間昏暗,爲此,交通局重新改造,導入AI智慧科技,可監控環境且提升便利性,更在地下二層打造「舊城綠町故事館」,呈現中區過去歷史與人文。
臺中市交通局指出,臺中公園周邊是早期臺中發展重要區域,人車密集且商業活絡,其地下停車場經過近40年高頻度使用,整體建物疲憊,市府針對舊有公共設施活化再造,透過停車場委託經營管理的模式整修,導入民間治理力量進行修繕,盼創造更優質的公共服務。
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整建工程與服務提升,共分爲3個區塊規畫,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修繕廠商導入AI演算機能,除利用紅綠燈號提示空車格位置,還結合監控環境、偵測行爲及哨兵模式等延伸服務,以新型設備偵測車位在席狀況,讓民衆停車便利又安心。
臺中市停車管理處強調,改造後的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空間更明亮舒適,且重新設計人車方向引導、特殊車格情境規畫、創意繳費亭及梯廳環境設計等標示系統;值得一提的是,新標示設計融合當地人文歷史意象,以分區色彩結合鄰近的臺中州廳、放送局及臺中火車站等,可減少場內迷航情況。
此外,臺中公園地下停車場地下2層特別打造「舊城綠町故事館」,以展覽方式呈現當地過往發展歷程等文史,也擘劃出智慧停車的未來展望。葉昭甫指出,市府持續修繕整建老舊停車場,盼讓停車空間成爲未來鄰里聯繫情感的友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