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高接梨二度遭寒害重創 受損逾2成達災害救助標準
首波捆綁梨穗的膠帶是黃色,所剩無幾,農民第二次補接則使用藍色膠帶。(寶智華攝)
臺中高接梨受連續低溫影響,果樹在嫁接梨穗後休眠,因而落花、停止生長,補接第2波梨穗後又再度遇到寒害,損失慘重,立委楊瓊瓔27日會勘后里產區情況,初估受損逾2成,已達災害現金救助標準。市府農業局表示將盡速行文報請農業部辦理現金救助,減輕果農損失。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場場長楊宏瑛表示,梨穗嫁接期約爲每年12月至隔年2月,去年12月首波嫁接的梨穗一開始生長情況良好,不料當月12至18日出現連續10度以下低溫,果樹進入休眠狀態,正需要養分的梨穗因而落花或停止生長,影響結果率;許多農民連忙補接第2波梨穗,但當月27至30日再度遇到寒害,和平、東勢、后里、新社等高接梨主要產區都普遍受損逾2成,其中東勢區會勘後,估計受損達3成1。
后里區區長賴同一表示,高接梨嫁接梨穗需在二月下旬農曆節氣「雨水」之前,否則結出的果實口感風味都會略遜一籌,「雨水」平均落在二月18至20日,現在已過,無法再嫁接第3波,這第2波的嫁接結果也等同今年臺中高接梨的成敗關鍵。去年遇到寒害加颱風,許多果農血本無歸,今年又面臨逾2成受損,讓果農叫苦連天。
臺中市后里區果樹產銷班第四班班長林天償指出,依照捆綁梨穗的膠帶顏色,就可明顯看出當年高接梨的生長情況,去年首波嫁接是用黃色膠帶捆綁,各果園剩下的大概僅剩2成,第2波用藍色膠帶,目前至少損失2成,每分地每次嫁接的材料、工資、梨穗成本約4萬元,最嚴重的時候,嫁接高達5次,讓靠天吃飯的農民無言以對。
立委楊瓊瓔會勘后里區高接梨受損情況。(寶智華攝)
立委楊瓊瓔強調,高接梨是一年一收的農作物,若梨穗嫁接不成功,等於農民一年的心血都將白費,目前嫁接成本每公頃就要30萬元,補助金額遠遠不足,希望相關單位可以提高補助金額,幫助梨農減少損失。
農糧署中區分署分署長徐𪸩妃會勘后里區果園後表示,根據現勘結果,寒害災損情形已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請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儘速彙整資料,報請農業部辦理現金救助,農糧署中區分署會加速公告作業程序,也請受到災損的農民朋友,在公告發出後儘速到所屬公所申報。
立委楊瓊瓔會同農政單位會勘后里區高接梨受損情況,籲請立即啓動災害現金救助機制。(寶智華攝)
臺中市農業局科長許哲銘表示,依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高接梨每公頃現金救助6萬2000元,市府也補助復耕資材每公頃1萬元,等於每公頃可獲7萬2000元現金補助,另外,農業部有開辦梨產品相關保險,保費由政府出9成,農民僅需自付1成,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呼籲梨農加保,分散天然災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