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非洲豬瘟疫調報告多項待釐清 首例豬隻死亡恐早於10月10日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下午在農業部防檢署召開記者會,由防檢署長杜麗華(左三)主持。記者季相儒/攝影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下午召開記者會指出,臺中市府昨繳交的初步疫調報告仍有多項缺失,例如化制三聯單的死亡頭數不一,甚至首隻發病豬隻的死亡日期並非10月10日,稍早已收到中市府的完整疫調報告,明將由專家小組檢視並對外公佈。
因應非洲豬瘟防疫,中央今啓動全國第二輪防疫強化措施,包含執行養豬場分級查訪、強化清消、精準疫調、擴大追查4大面向,實施時間自10月28日至11月1日。災害中心昨要求中市府於傍晚17時前繳交初步疫調,並於今下午15時前繳交完整疫調報告,應變中心證實,稍早已收到疫調報告。
防檢署企畫組長林志憲表示,昨天的初步疫調仍有部分缺失,已要求臺中市府進一步釐清,包含化制三聯單的死亡豬隻頭數出現不一,以及近日有閒雜人等與流浪動物出入養豬場,現場管制應再加強、公豬欄和電擊處在清消後仍驗出病毒核酸陽性,以及首隻豬隻發病日期等。
防檢署署長杜麗華指出,化制場的數字會往回追到9月,本次案例場在9月4日死亡1頭、9月9日死亡1頭、9月22日死亡2頭、10月3日死亡1頭、10月4日死亡3頭、10月5日死亡1頭,已函請臺中市府確認第一頭因非洲豬瘟死亡豬隻的確切日期,不過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多達15天,因此第一頭豬的死亡日期可能不是10月10日,因此要追查的關聯場就會增加,因爲料敵必須從寬。此外,化制單甲單跟丙單數字並不一致,中市府也需要釐清。
杜麗華表示,目前盤點相對高風險豬場爲571場,已要求各縣市每天必須落實查訪,而當中有35家養豬場的化制數量較異常,已針對疑似案例進行採檢,檢驗結果均爲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