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大雅地6公墓遷葬開工 將轉型公園綠地
大雅第6公墓鄰近昌平路與民族路人車往來頻繁,將啓動遷葬開闢轉型公園綠地。(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民政局長吳世瑋表示,大雅第6公墓將華麗轉身成爲居民安心親近的大雅新地景。(臺中市政府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大雅第6公墓因設置年代久遠且禁葬多年,墓地雜草叢生,環境衛生與市容景觀飽受地方詬病,當地立委、議員及民衆期盼轉型活用,市府傾聽地方聲音,由民政局與建設局攜手推動墓地活化,今天舉行遷葬開工祈福典禮,預計今年底完工後點交建設局開闢公園綠地,變身市民朋友運動休憩的好去處。
民政局長吳世瑋代表市長盧秀燕到場祈求工程順利圓滿,他說,此次大雅第6公墓遷葬墓地活化,象徵城市空間的更新與轉型,正如洲際棒球場等多項重大建設,皆是透過舊墓地活化而來,未來此地也將轉化爲綠意盎然的休憩場域,讓家長帶着孩子經過時,不再需要刻意迴避,讓傳統墓地華麗轉身,成爲居民安心親近的大雅新地景。
吳世瑋指出,市府爲加速老舊墓地活化再利用,視地方發展及需地機關需求持續規畫殯葬設施轉型,將傳統公墓規畫禁葬及遷葬轉爲其他用途,促進土地活化運用,自盧市長上任以來,市府已完成19處公墓遷葬,其中已有17處轉型公園綠地;另霧峰2綠美化及梧棲第7公墓開闢公園並興建活動中心工程持續推進中。此外,今年則持續推進大雅第6公墓及神岡第2、3、8公墓遷葬轉型公園綠地。
生管處長柯宏黛表示,大雅第6公墓佔地約2.36公頃,位於大雅、潭子與北屯交界,鄰近昌平路與民族路,人車往來頻繁。公墓自2014年禁葬後,雜草叢生,影響環境衛生與市容景觀,也阻礙地方發展。
爲活化土地、打造優質休憩空間,市府於去年7月3日至10月2日受理民衆認領與起掘作業,經查估共需遷葬489座墳墓,其中民衆認領、有主墳墓共184座,認領率近38%。未認領者將由生命禮儀管理處統一遷移至西屯區崇恩堂安置,供後續認領,兼顧尊重先人與城市轉型需求。
大雅區西寶里長劉孝民說,大雅第6公墓位於人車頻繁的昌平路旁,地方民衆長期盼望此處能轉型爲綠地公園,改善生活品質並提升市容。感謝盧市長、民政局長吳世瑋、立委楊瓊瓔及市議員吳呈賢、吳建德的積極推動,讓公墓遷葬與後續綠美化工作順利推進。未來居民不再需與墓地爲鄰,夜間經過也不用再感到害怕,將擁有更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生管處說,截至今年5月底,臺中現有152處公墓中,不含和平區11處,已禁葬76處,部分禁葬8處,禁葬率達55.26%,市府持續查估其他墓區並辦理遷葬,並視地方發展及需地機關需求持續規畫殯葬設施轉型,將土地改造成滿足不同需求的新樣貌,促進土地活化運用,積極打造市地循環利用、永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