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8歲、10歲兄弟檔為寶可夢深夜暴走 醫警示:當心網路成癮!
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章秉純。圖/臺中醫院提供
臺中一對8歲、10歲兄弟檔爲嘗試寶可夢最新的線上抓寶遊戲,深夜暴走2公里到超商抓寶,急壞爸媽報警協尋。衛福部臺中醫院身心精神科主任章秉純說,暑假過後因爲「網路成癮」症就醫小朋友增加1成左右,提醒家長關心孩子課後生活型態,避免影響功課與親子關係。
臺中兩名分別爲10歲、8歲的兄弟,想體驗寶可夢最新的「寶可夢明耀之星」遊戲機檯的雙人對戰模式與拿到特殊卡匣,8月18日趁着和母親到勤美商圈餐廳用餐時,暴走2公里,連跑了好幾家超商,其母嚇壞衝到警局報案協尋,員警調閱監視器,所幸在超商找到人,才由父親到場訓斥後接回,結束一場虛驚。
章秉純說,抓寶跟玩線上遊戲一樣,因爲業者不斷推出新型的遊戲方式跟挑戰,會吸引民衆不知不覺沉迷於遊戲之中,一旦出現不抓寶、停止玩遊戲就感到渾身不自在、焦慮緊張不舒服,可能已經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這些青少年患者在每年寒暑假過後都會增加一成。
章秉純指出,「臨牀上網路成癮患者年紀從小學到高中都有,其中更不乏明星高中資優生」,這些原本學業頂尖的學生因爲沈迷遊戲荒廢學業案例,門診上就曾碰到一名明星高中高一生,因爲想要挑戰線上遊戲,成績吊車尾,父母親氣到直接斷網路、沒收手機,親子關係緊繃,最後纔在學校輔導老師建議下親子一起就醫。
章秉純提醒,網路盛行讓很多人與人的互動大幅降低,也讓親子關係亮紅燈,提醒家長多跟孩子擁抱、聊天,讓孩子感受真實世界的人際溫度,避免沈迷虛擬網路世界無法自拔。萬一發現孩子脫離網路世界就出現焦慮不安、失眠等成癮症狀,建議找學校輔導老師或專業精神科醫師,提供協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