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武宿機場邁出零碳步伐

來源:科技日報

一進一天地,一軸一山河,建築風格盡顯三晉風骨。即將落成的太原武宿機場T3航站樓,既是彰顯晉風晉韻的地標建築,又是年旅客吞吐量達4000萬人次的國際性現代化交通樞紐。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項目清單(第二批)》,山西太原武宿零碳機場項目名列其中。什麼是零碳機場?背後有何技術支撐?帶着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用能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零碳機場”是指機場實現一年內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具體而言,機場運行需以可再生能源爲基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通過碳去除技術來平衡或抵消,並達成“零廢棄物”目標。長期以來,機場在減少和降低航空業的環境影響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零碳機場是民航業整體碳中和實現的第一步。

作爲全國首個區域樞紐及省會級零碳機場建設項目,武宿零碳機場項目具體如何實施?

山西航產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文靜說:“太原武宿零碳機場是綜合性系統工程。”他表示,該項目以光伏、中深層地熱、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爲基石,通過“兩源一儲一終端”技術路徑,驅動用能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具體來說,項目主要包括零碳電力工程、零碳供冷供熱工程、光儲直柔建築示範工程、近零碳建築試點工程、低碳市政建設工程、智慧運營管控工程6個部分。

其中,在近零碳建築試點工程方面,該項目航站區工程(包括T3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及停車樓)以國家綠色建築最高等級“綠建三星”爲標準,通過“被動式節能設計+主動式技術措施+再生能源”提升建築品質;通過優化能源結構,廣泛使用清潔和循環資源,採用智能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系統等精細化管控方式,實現機場的節能高效運行。

“武宿零碳機場項目聚焦過程降碳,開創了國內機場在能源、建築、設施領域全面低碳化改造的先河,是山西省首批通過十部委聯合評審的‘國家綠色低碳技術示範工程’。”白文靜說。

技術研究築牢安全根基

作爲國內首家在飛行區、航站區全域“能裝盡裝”光伏的機場項目,太原武宿機場項目在光伏敷設過程中積極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研究。

白文靜介紹,項目組通過科研立項,系統研究了光伏板在機場特殊環境下的安全性,重點評估了其對電磁干擾防護、防眩光措施等的影響,以及空側光伏對飛機起降安全影響、飛行區調蓄水池光伏板的防鳥需求等關鍵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組進行的“飛機運行關鍵區域光伏抗尾流衝擊”專項試驗,爲項目安全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該試驗通過建立發動機尾流模型、風洞剛性試驗和實景風速測試,最終確定了能抵禦最大尾流衝擊的光伏板結構固定方案,確保了機場光伏應用的安全可靠。

記者瞭解到,武宿零碳機場項目規劃建設108.5兆瓦光伏發電系統、17兆瓦儲能電站、200個車網互動充電樁、中深層地熱供能系統,以及基於冰漿—熱水轉換的跨季節冷熱調蓄儲能池,並配備智慧能碳管理平臺,實現能源高效調配,推動機場能源結構向深度低碳化轉型。

山西航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陽說,項目建成達產後,將承接太原機場紅線範圍內航站區、飛行區的供冷、供熱及供電業務,未來還可向周邊區域輻射。

據統計,該項目預計年均光伏發電量1.2億千瓦時,集中供熱面積約98.9萬平方米、集中供冷麪積約69.4萬平方米,年總降碳量達11.82萬噸,相當於種植657萬棵樹木的固碳效果。

陳陽表示,通過技術創新整合,項目將助力山西交通強省建設,並推動我國民航業實現向“雙碳”目標的關鍵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