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原舞工坊新創歌舞劇《菈娃》 改編部落故事喚起祖訓傳承

「泰雅原舞工坊」新創歌舞劇《菈娃》,昨晚於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盛大登場。(葫蘆墩文化中心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泰雅原舞工坊」新創歌舞劇《菈娃》,昨晚於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盛大登場。(葫蘆墩文化中心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無形文化資產口簧琴樂舞保存者楊德福長老參與,帶給觀衆一場精采動人的表演藝術饗宴。(葫蘆墩文化中心提供/陳世宗臺中傳真)

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泰雅原舞工坊」的新創歌舞劇《菈娃》,昨晚於葫蘆墩文化中心演奏廳登場。葫蘆墩文化中心指出,《菈娃》改編自部落真實故事,融入泰雅族的古謠及舞蹈,並邀請無形文化資產口簧琴樂舞保存者楊德福長老參與,滿場座無虛席,帶來一場精彩動人的表演藝術饗宴。

葫蘆墩文化中心說,《菈娃》自疫情中孕育而生,以2020年及2021年獲文化局補助的紓困計劃成果爲創作基礎改編部落故事,創作過程中,泰雅原舞工坊帶領團員及學生重新認識部落藥草植物學,學習口簧琴、木琴等樂器製作;保存珍貴文化資產,進而以歌、舞、劇展演,讓觀衆得以深入認識泰雅傳統文化。

泰雅原舞工坊團長黃雅玲指出,《菈娃》講述一場突發傳染疫病,讓菈娃的部落滅絕,菈娃成爲孤兒後,因未接受部落青年男女成年的禮俗-紋面,被視爲不潔之人,被其他部族排擠欺侮;她只能獨自在森林裡生活,成長過程中所學習的森林藥草是她的生存之道。

黃雅玲表示,當部落疫情又起,菈娃還是不計前嫌出手挽救族人的性命,最後獲得部落接納,也被賦予部落巫師的重責大任,部落圓滿共存榮。泰雅族GAGA(生活、生命的律法)如交綴縱雜經緯線的織布般,是泰雅族人一生都要遵守的戒律。隨着劇情發展,演出穿插具深度文化底蘊的部落歌謠,並將泰雅習俗與生活習慣搬上舞臺。

劇中可見部落傳遞訊息用的傳統樂器如口簧琴、木琴;男子漁獵用的魚筌、弓箭以及女子的織布機等,讓民衆感受最真實的泰雅原民文化。最後一段結尾,更由梨山部落長者楊德福長老以泰雅族僞裝語言-lubuw口簧琴,傳達部落長者對後代子孫的叮嚀與期盼,期能喚起部落族人傳承祖訓的使命。

葫蘆墩文化中心指出,共同演出的和平國中是所泰雅文化實驗教育學校,課程規畫編織、狩獵、農耕及樂舞四大主軸,以系統性架構建立屬於本地的泰雅文化觀。和平國中校長何國旭表示,透過這場演出,展現學生三年來在民族教育課程的學習成果,舞臺劇的演練與實際演出,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歷程,是相當寶貴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