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兇險!資深跑者終點線前突陷深度昏迷!病因竟是它!瀋陽“救命天團”出手,鬼門關前這樣把他拽回……
作爲資深跑者
他倒在馬拉松終點線前
高熱、抽搐、深度昏迷
多器官亮起紅燈
一場兇險的
重症勞力型熱射病
讓他的生命火焰
即將熄滅
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生命保衛戰,分秒必爭在致命的凝血紊亂“矛盾循環”中尋找生機,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團隊終於在鬼門關口將多器官衰竭的危重症患者拽回。患者劉列(化名)已經恢復意識,病癒出院。
馬拉松資深跑者終點線前突然倒下
今年6月底,資深跑者劉列(化名)參加了一場馬拉松比賽。當天陽光很足,就在劉列即將完成20公里賽程,發力向終點衝刺時,他突然眼前發黑、身體失重,險些一頭栽倒在地。身旁隊友見勢不好,連忙扶住了他。
隊友回憶,當時劉列四肢抽搐、全身滾燙,隨即陷入深度昏迷。隨後,120急救人員緊急將其轉運至當地醫院。當地醫院立即進行對症降溫、補液等治療,但病情並未好轉。爲進一步救治,劉列被轉運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
當劉列抵達中國醫大一院時,已經處於深昏迷狀態,高熱不退,胃管持續引流出血性液體,存在嚴重橫紋肌溶解,合併急性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不全、急性腦水腫等多器官功能損傷。
醫生診斷,劉列患上了重症勞力型熱射病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急診團隊立即給予物理降溫、補液、糾正凝血功能障礙等對症治療。
體內出血多器官衰竭
因病情危重,劉列被轉入醫院重症醫學科(ICU)接受進一步救治。此時,他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神經系統評分爲最低分3分,對刺激沒有任何反應,口腔鼻腔胃管血性液體持續引出。
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教授與治療組組長張曉娟教授帶領冬雪、代琳琳等值班醫生第一時間評估患者生命體徵及器官功能水平,啓動熱射病救治流程:予以迅速控制核心體溫早期鎮痛鎮靜,早期呼吸機輔助通氣,早期啓動亞低溫腦保護等“十早”治療手段,並積極補充凝血底物,糾正凝血功能紊亂。
而此時,劉列的消化道持續出血,氣道也吸出血性痰液。治療團隊考慮存在誤吸可能,立即進行牀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左肺下葉及右肺中葉、下葉氣道有血性分泌物,隨後立即對這些分泌物進行吸除。
醫護人員爭分奪秒與死神進行拉鋸戰,劉列的病情卻進展迅速,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凝血功能紊亂進一步加重,腎功能和肝功能迅速惡化。
夜班醫生安欣副教授帶領王仲、喻思涵、韓偉贏等值班醫生接力救治,啓動血液淨化治療穩定離子及內環境,清除肌紅蛋白,繼續補充凝血底物,糾正凝血功能紊亂。
在致命的“矛盾循環”中找到生機
搶救的節點往往就在分秒之間。
劉列進入ICU第二天,新的治療挑戰接踵而至:即便將體內凝血底物充分吸取了,他的口鼻腔仍有明顯的持續出血,超聲顯示,左下肢小隱靜脈已經形成血栓。
張曉娟教授介紹,劉列已經陷入了致命的“矛盾循環”——高熱激活凝血系統導致微血管廣泛血栓形成,引發臟器損傷;而凝血因子過度消耗又導致出血不止,上消化道出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凝血和抗凝血,不論天平倒向哪一側,都會危及生命。
治療團隊緊急請內窺鏡中心劉夢園副教授協助診治,在胃鏡檢查中發現,劉列咽部及食管入口處可見黏膜廣泛滲血,經過局部噴灑止血藥後出血情況好轉。此時,如何進行下一步救治,成爲博弈的關鍵。馬曉春教授與張曉娟教授綜合患者目前情況決定啓動肝素抗凝治療,防止血栓進一步形成,從根源上阻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嘗試性地加入小劑量肝素抗凝。
這種嘗試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隔兩小時,醫護人員就要監測一次患者的凝血相關指數,密切觀察口腔、皮膚、胃引、排泄物等狀態,及時調整抗凝方案。4天后,劉列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終於停止過度消耗,逐步回升,凝血功能趨於穩定。
分秒必爭奪回生命
與此同時,針對患者腦損傷、心肌損傷、腎臟損傷、橫紋肌溶解、呼吸衰竭等器官損傷,團隊通過藥物、血液淨化、機械通氣等方法開展治療。劉列的肝臟損傷最爲嚴重,肝功能持續惡化,團隊對患者進行人工肝治療,有效緩解了肝功能的進一步惡化。
劉列從深昏迷到對疼痛有了一點微弱的反應,最後完全清醒,一共經歷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此後,又經過數天的精心治療,劉列體溫逐漸穩定,神志轉清,各臟器功能逐漸恢復。
馬曉春主任介紹,熱射病救治核心是快速降溫與緊急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每一分鐘都關乎生死,而後續治療中對患者出現的凝血功能紊亂,如何在出血和血栓雙重打擊下避免多器官後遺症的發生,是對一個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水平的最大考驗。
健康提醒:
馬拉松作爲一項長距離、大強度、高負荷的競技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和體能有較高的要求,參賽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並在賽前做好身體檢查。“跑馬”中途,如遇身體不適或者其他無法堅持的狀況,切勿勉強,要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等,防止中暑或熱射病的發生。
來源:瀋陽日報
樂享瀋陽、沈報融媒編輯:劉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