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新光金控今誕生!躍升第四大金控 開盤急挫先搶救季線
臺股跌示意圖。 圖/AI生成
臺新金(2887)與新光金控24日正式合併,合體誕生「臺新新光金融控股公司」,總資產規模達新臺幣8.58兆元,躍升市場第四大金控,僅次於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與中信金(2891),惟合併前外資連日調節,早盤股價開低在16.45元、下挫近5.5%,跌落全數短均,惟低接買盤不弱,跌幅逐步縮減中,先搶救季線。
臺新金並於23日晚間公告,法人明淵股份有限公司改派代表人,由王自展改爲魏寶生,自7月24日起生效。
新光金股票自今日起下市,臺新金則延續上市,合併後股東結構與企業組織進入整並新局,成爲臺灣首宗金控「合意合併」案例。此次合併採股份轉換方式進行,每持有1股新光金普通股,將換髮臺新金普通股0.672股與特別股0.175股。
新光金於2002年掛牌,公開發行歷時23年,今走入歷史。合併後新公司將陸續展開子公司整並工程,根據臺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先前表示,今年內將率先完成投信業務整合,2026年1月1日整並壽險事業,2026年4月6日整並證券公司,正式邁入單一平臺營運模式。
市場高度關注四大關鍵議題:一是新光人壽如何銜接新會計與資本規範(IFRS 17與RBC新制),是否將引發增資壓力;二是臺新與新光高層人事如何佈局;三爲雙方3萬名員工職務、福利與系統整合進度;四是壽險與銀行間交叉銷售效益能否放大營運槓桿。
專家指出,臺新金原本是銀行爲主體的金控,透過併購新光金,未來業務版圖更完整,此外,透過合併新光金,臺新金在銀行、證券與壽險的排名有所躍進,臺新金也認爲併購案極具互補力。挑戰方面,壽險業與銀行業的經營專業、方式並不相同,新光金資本與獲利能力較薄弱,主管機關可能會要求資本增提,另外,新光銀行跟臺新銀行存在公司文化差異,預料雙方短期內面臨磨合期。
籌碼面上,合併前土洋連日對作,23日三大法人合計賣超6,456張,其中外資賣超22,526張、投信買超15,912張、自營商買超158張。若統計新光金7月14日停止交易以來至7月23日止,臺新金共獲三大法人買超164,688張,包括外資賣超62,848張、投信買超233,254張、自營商賣超5,71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