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西和口湖兩漁港設施功能不佳 漁民陳情雲林縣府允改善

臺西和金湖地區漁港的懸臂式吊蚵機損壞累累操作困難,漁民只好自行僱用吊車來運吊蚵籠,相當不便。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金湖、臺西漁港是雲林生產牡蠣的重要漁港,但兩座漁港的設施未盡完善,包括漁港內設置的牡蠣吊架損壞累累、港岸路面崎嶇不平、沒有導航燈,雲林縣牡蠣養殖發展協會向雲林縣府陳情,縣府將斥資2000萬元改善並增設漁港導航照明,以提升漁民生產作業環境。

雲林牡蠣養殖協會理事長丁健家表示,金湖地區的牡蠣養殖年產量多達10萬籠,臺西則是國內蚵苗的主要的育產地,產值佔全國高達8成,但這兩個地區的漁港基本設施並不完善,包括臺西漁港淤積依舊十分嚴重,退潮時船筏進出困難,且蚵串的暫置區空間也不足,港域路面凹凸不平,嚴重影響養蚵運輸與工作。

丁健家說,金湖漁港最前端靠海的波堤,欠缺導航燈指引,造成漁民夜間航行不便,此外吊蚵用的蚵架也已損壞累累,甚至沒有大型天車可供吊掛,金湖漁港僅有的4支懸臂式吊蚵機,作業效率遠不及天車,甚至盛產期還得自己僱用吊車來吊蚵,漁民很困擾期能改善。

雲林縣長張麗善得知後,昨會同水利處現勘,並同意自行編列2000萬元進行改善,盼確保漁民作業安全,提升生產效率。

水利處長許宏博指出,預定在金湖、臺西漁港各設置1座大型天車,以便起落漁獲,同時也將改善金湖漁港路面,把新舊路面銜接處落差補平,以利載運蚵籠的大型車輛進出,同時也將改善漁船上架設施及碼頭新增爬梯、防舷材。

此外也透過立委丁學忠和張嘉郡向中央爭取在金湖漁港防波堤端設置導航燈。水利處表示,原本規畫大型天車的功能是3公噸,經漁民討論後決定改設可吊10公噸的天車,兩漁港改善計劃預計今年7至8月可完成設計,今年底前動工,儘速改善漁港功能。

臺西和金湖地區漁港的懸臂式吊蚵機損壞累累操作困難,漁民只好自行僱用吊車來運吊蚵籠,相當不便。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臺西和金湖兩座漁港的相關設施與路況不良,雲林縣長張麗善前往瞭解並允諾全面改善。圖/雲林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