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周邊去年閃電逾1500萬次 嘉義市蟬聯「最雷」!北市也入榜
▲2024年臺灣閃電年報和統計。(圖/天氣風險公司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本週臺灣敲響了今年的春雷。驚蟄過後,對流變得活躍,接下來打雷、閃電天氣將越來越多,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發佈「2024年臺灣閃電年報」,午後雷雨發威,臺灣及周邊海域閃電逾1,500萬次,創6年新高,南投、雲林、嘉義、臺南閃電最多,其中嘉義市蟬聯「最雷」縣市,北市也入榜。
臺灣是全球閃電多發地之一,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表示,根據「臺灣全方位閃電監測網」的統計,2024年臺灣及周邊海域的閃電次數超過1,500萬次,創下近6年來新高,臺灣本島上的閃電數量也突破243萬次。特別是在4月、5月的春雨鋒面和6月到9月的午後雷陣雨,雷電活動格外活躍,5月到9月閃電數量佔了整年閃電的將近80%。
▲2024年各縣市閃電統計。(圖/天氣風險公司提供)
至於哪裡閃電最多?天氣風險公司表示,閃電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區和平原交界,與午後熱對流的發展高度相關。其中,南投縣以38萬次閃電奪下「全臺最多閃電」的縣市,臺南市32萬次、嘉義縣25萬次緊追在後。而如果考量縣市的大小,以「閃電密度」來計算,嘉義市、雲林縣分別是前二名,住在嘉義市的朋友真的每天都在體驗「天打雷劈」的震撼場面,臺北市也因爲午後雷雨的活躍,連續兩年上榜。
若與過去6年平均比較,天氣風險公司說明,2024年閃電發生次數增加最多的地方是臺北市,比起往年平均,增加一倍閃電數量,顯示去年臺北市的午後雷雨非常旺盛。至於相對來看,閃電數量減少最多的地方是新竹市,2024年比起往年平均大幅度減少了將近65%的閃電數量,幾乎少掉三分之二,由於新竹市靠海,不容易受到午後對流的影響,閃電減少這麼多也顯示從海面上過來的對流系統,也就是春雨、梅雨鋒面在2024年明顯變少。
▲2024年臺灣閃電相較往年平均。(圖/天氣風險公司提供)
至於爲何閃電這麼多,天氣風險公司表示,這麼活躍的雷電天氣,很可能和臺灣周邊海溫偏高有關。當海水溫度上升,底層大氣就變得更暖、更潮溼,加上天氣系統催化,讓對流雲系變得更強,閃電自然也跟着增加。
天氣風險公司也提醒,如果發生打雷時,在戶外要躲進有四面牆的建築物,避免站在空曠處、靠近高大物體,也別撐傘或拿金屬物品;在室內要避免使用有線電話,減少接觸水龍頭或電器設備,降低被雷擊的風險;住高樓可以考慮加裝避雷設備,把雷電導入地面,減少對建築和電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