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援烏1.5億美元、人道捐款加薩50萬美元 用途一次看

▲外交部。(圖/記者詹詠淇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4日邀請相關部會說明俄烏戰事與以哈衝突外交援助概況,外交部書面報告揭示我國在國際人道援助上的積極作爲,包括自俄烏戰爭爆發後,我政府攜手民間援助烏克蘭,迄今金額達1.5億美元;而以哈衝突爆發後,我政府除第一時間即對哈瑪斯恐怖攻擊行爲表達譴責,向以國政府及恐攻受害人表達慰問及關懷,我駐約旦代表處與「美慈組織巴勒斯坦分部」合作,對加薩地區提供人道援助物資,該組織運用我國政府50萬美元捐款。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4日邀請外交部長、經濟部次長、財政部次長、農業部次長、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報告「因應臺美關稅及國際局勢變化臺美關係互動情形,暨俄烏戰事與以哈衝突外交援助概況」並備質詢。

針對俄烏戰事外交援助概況,外交部書面報告指出,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我政府攜手民間援助烏克蘭,展現對烏國支持,迄今援烏計劃金額達1.5億美元,項目涵蓋人道援助、難民安置、水電基礎建設重建、橋樑及醫院重建、資通訊教育、人才培育、婦女賦權、農業職訓、醫藥衛生、兒少心理健康及失怙兒童照護等面向,至於合作國際對象則包括烏克蘭、捷克、波蘭、立陶宛及愛沙尼亞等國政府及非政府組織,以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

外交部提到,今年7月在羅馬舉行的第4屆「烏克蘭重建會議」上,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公開讚揚臺捷合作援烏成就斐然,堪稱民主國家合作典範,相關發言有助於提升臺灣國際正面形象。此外,今年3月外交部邀請11個烏國地方首長共36人來臺參加臺北智慧城市展,並舉辦烏克蘭重建論壇暨商機媒合會,8月烏克蘭國會首度籌組跨黨派國會議員團來訪,均是我國援助烏克蘭帶動臺烏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外交部表示,人道援烏符合「總合外交」的精神,未來臺灣將本於自由、民主與人權核心價值,持續推動「榮邦計劃」援助烏克蘭,並深化臺烏教育合作、學術交流,提供獎學金支持吸引烏國青年來臺交流,厚植烏國長期友我人脈,以民主價值深化國際連結,以同盟外交強化雙邊及多邊區域安全,以經貿外交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的臺灣,與國際社會共同協助烏克蘭重建國家社會,攜手臺商爭取烏克蘭重建商機及形塑「臺灣加烏克蘭」產業全球新佈局,深化兩國人民交流與產業連結,成爲烏克蘭戰後重建的堅實夥伴。

至於以哈衝突外交援助現況,外交部指出,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恐怖攻擊後,我政府於第一時間即對哈瑪斯恐怖攻擊行爲表達譴責,並向以國政府及恐攻受害人表達慰問及關懷。

外交部自以哈衝突以來,持續關注相關局勢發展,並與友好及理念相近國家密切聯繫,對受戰亂影響者提供必要的關懷與人道協助。針對加薩人道協助,我駐約旦代表處與「美慈組織巴勒斯坦分部」合作,對加薩地區提供人道援助物資,該組織運用我國政府50萬美元捐款,運送及發放糧食、飲水、及衣物和帳篷等物品給加薩地區民衆。本部續與駐約旦代表處協調,透過約旦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及國際性人道組織合作,適時參與加薩人道援助及後續重建相關計劃。

針對以國境內恐攻受害者協助部分,外交部表示,我駐以色列代表處與以色列當地非營利組織合作,提供遭恐攻襲擊而受難及撤離之弱勢家庭所需之緊急生活物資,援助計劃對象不分族裔,體現「臺灣能幫忙」(Taiwan Can Help)的精神,及我國對受災民衆的關懷與支持。

外交部指出,臺灣一向與國際社會共同譴責任何形式之恐怖主義及威權主義對民主自由之傷害,呼籲以哈衝突相關各方延續先前停火的和平精神,持續斡旋與溝通,透過談判化解對立與衝突以達成停火協議,爲中東地區帶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