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民青年江西行 跳進不一樣的家鄉味
臺灣原住民青年組成的代表團。(周聖浩攝)
日前,由20位臺灣原住民青年組成的代表團,走訪了江西宜春市的袁州區、銅鼓、宜豐和萬載等地,來一場「文化踩點+交流交心」的深度之旅。整趟行程沒有硬梆梆的行程簡報,而是滿滿的山水風情、非遺體驗和人情味,讓不少團員直呼:「像走進了一部活的文化紀錄片!」
明月山腳下,煙嵐環繞、飛瀑奔流,讓不少首次踏上江西土地的臺青驚歎:「這裡的山,不只是高,還會講故事。」隨後觀賞的大型演出《明月千古情》,則用歌舞劇的方式打開宜春的歷史畫卷,節奏緊湊、情感濃烈,完全刷新想像。
在萬載古城,踩着青石板巷弄,從古井到老糧倉,團員們笑說這像是在玩文化尋寶;而在水口村與天寶古村,田園風光與禪意小村融合得恰到好處,讓人放慢腳步,也拉近了彼此距離。
親手製作麻餈、夏布、新坊版畫,則是打開文化內核的鑰匙。當地老師傅手把手教做麻餈,團員們從揉米團、搗麻餈到裹豆粉,一步不馬虎。有團員笑說:「回臺灣我也想辦個麻餈小聚,真的有成就感!」這種「一對一、手碰手」的非遺體驗,讓文化不再只存在博物館或課本里,而是變得有溫度、有味道。
行程最嗨的部分莫過於在溫湯古井泉街舉辦的文藝匯演。臺灣南島舞集樂團換上族服,與當地鄉親跳起傳統拉手舞,臺下觀衆熱情鼓掌,氣氛瞬間破冰。臺胞陳德偉說:「一開始還怕尷尬,結果大家跳得超開,我都以爲在參加我們部落的豐年祭!」
這趟江西行沒有刻意強調政治立場,也不談宏大敘事,而是用民間的語言讓彼此走近。你做我吃,你畫我看,我唱你跳,文化就這樣在一頓麻餈、一段舞步中,變得親切而自然。
不少團員表示,希望將來有更多類似交流,讓不同世代、不同族羣間有更多理解與連結。「原來隔着海,我們還能這麼親。」這是臺灣的原住民代表團此行最深的感受。(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