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南向遇上印度東向!雙邊貿易額創歷史新高 半導體合作成焦點
▲臺印雙邊經貿升溫,印度今年也組團來臺觀摩建築淨零轉型。(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臺灣與印度的經貿關係近年來正加速升溫。根據我國財政部關務署統計,雙邊貿易額從2006年的20億美元,一路成長至2024年的10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臺灣企業進軍印度市場,印度積極藉助臺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的優勢,雙方互補性強也讓合作潛力被投資者與國際企業看好。
臺灣自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目標深化與印太地區的經貿連結,包括東協、南亞、紐澳等;而印度自1991年啓動「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試圖強化與東亞國家的合作。雙方政策在戰略方向上不謀而合,也爲臺印貿易鋪出新通道。
印度目前是全球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擁有龐大人口紅利與快速成長的內需市場。對臺灣企業而言,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像是鴻海、緯創、和碩等臺廠近年紛紛赴印擴產,其中鴻海目前在清奈以外設有多處生產據點,協助印度發展在地電子製造供應鏈。
根據財政部統計,2025年5月,臺灣對印度出口達8.36億美元,主力商品包括電子零組件、有機化學品、電腦硬體及周邊設備;而印度出口至臺灣商品則以鋁製品、有機化學品及鋼鐵爲主。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0家臺灣企業赴印度投資,產業橫跨電子、ICT、石化、鋼鐵、航運、鞋類製造、汽機車零組件、金融與營建等領域,並與當地人才與技術合作。在半導體方面,臺灣被視爲全球晶圓製造與PCB產業的關鍵力量。印度政府則自2021年啓動「India Semiconductor Mission」,大力吸引外資落地設廠。兩國近年多次展開技術合作與高層交流,意圖促成研發、投資與人才培育機制。
根據臺灣經濟部資料,2018至2023年間,臺灣對印度的電子機械與電子產品出口增長418%,金額增幅達35.3億美元;而印度對臺出口的動植物殘渣與飼料產品同期則成長125%。不只經貿層面,臺印兩國也在教育、技術培訓與人才交流方面深化合作。自2023年起,「臺印CEO圓桌論壇」、「臺印產業合作高峰會」與「臺印雙邊商業理事會」陸續舉辦,強化了雙方的高階對話與投資平臺。
外界普遍認爲,臺灣積極深化與印度的經貿往來,不僅有助於出口市場多元化,也是降低對中國貿易依賴的具體行動。面對北京當局持續強調「和平統一」與對南海的擴張行徑,臺灣在區域戰略中的角色日益受到關注,與印度的合作也具有地緣政治的意涵。
熟悉印度政策專家分析,臺灣的新南向政策的核心並不只是貿易開拓,更是建立區域經濟共同體與合作共識的戰略性佈局。透過與印度合作,不但有助技術轉移、人才流動,還能帶動臺灣產業升級與國際地位提升。未來,臺印雙邊合作如延伸至人工智慧、再生能源、生技醫療等新興領域,對於臺灣而言,除了單純的貿易競賽,也是邁向國際的一場長線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