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希望義工團 尤瑞豊:修完就走 是我們的俠客精神

臺灣希望義工團理事長尤瑞豊帶領志工,助弱勢家庭修繕遮風避雨的家。記者黃仲裕/攝影

「整個莊頭都是瓦房、木造房,只有我家是茅草屋,家徒四壁,外面下大雨、家中下小雨,擺滿裝水的臉盆,我都不敢告訴同學住哪,因爲怕沒面子。」尤瑞豊談起廿年來替貧困者修屋圓夢的原因,和自己童年貧苦經歷有關。

六十三歲的尤瑞豊,老家在屏東,他白手起家創業,目前是興安夾板公司負責人,在桃園和屏東各有一間廠房。廿年前,行有餘力加入寶島行善義工團,跑遍全臺替貧苦者修屋,後來發現個案太多,尤其颱風過後「任務繁重」,八年後自行創立臺灣心義工團,之後再創臺灣希望義工團,號召更多有善心、有能力者一起奉獻善心。

問小女孩願望 她畫了大大的家

「每次看到個案的狀況,心裡都相當不捨與難受,總想立刻幫助,但來自捐助的經費有限,必須善加使用,因此需要嚴格審查,讓最需要的人儘快有安全舒適的家。」尤瑞豊談起多年前一對父女和阿嬤住在豬舍的個案,義工問小女孩想要什麼願望?小女孩用手畫了一個大大的「家」,義工們兩週就蓋好新屋替小女孩圓夢。

「如果有能力幫忙,我們卻選擇把頭轉過去,相信會後悔一輩子。」尤瑞豊說,義工團已建立綿密組織系統,三輛工程車隨時待命出發,他們或許彼此不一定熟識,但分工合作蓋好房子就像以前俠客做了件轟轟烈烈的事一樣,很有成就感。

「修繕完竣、交付鑰匙,大家轉頭就走,這就是我們的俠客精神。」他說,每當看到案主拿到新屋鑰匙的喜悅,他們的付出就值得了。

「九二一大地震對我衝擊非常大,我才投入修屋義工行列。」在臺北經營花藝盆栽設計的陳丁發說,他是寶島義工團發起人之一,廿年來跟着尤瑞豊全臺東奔西跑。從亞洲水泥退休的七十一歲林朝順擔任義工十多年,他感嘆,臺灣確實有不少艱苦人住在如同廢墟一樣的房子內,「但路途再遙遠也難不倒我們」。

曾受幫助的人 有能力後也加入

希望義工團的付出,也獲得回饋,不少曾獲幫忙的人,有能力後陸續加入義工行列。彰化二林陳姓女子的住處原本快要傾倒,六年前獲義工團資助修繕重建,六年來她總帶孩子跟着義工團到處幫忙,用實際行動「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