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讀本 囑陸官員戒急躁

大陸國臺辦3月18日在北京舉辦《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新書發佈會。涉臺學者指出,出版此書目的之一,在於叮囑大陸年輕涉臺幹部處理對臺事務勿急躁。(藍孝威攝)

大陸日前舉行《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新書發佈會,加強對臺政治宣傳教育。據瞭解,大陸許多年輕的涉臺官員在面對臺灣問題時,因爲沒去過臺灣,對臺灣認識不足,處理臺灣問題時普遍心存急躁感。臺灣也面臨相同狀況,民進黨政府內負責兩岸事務者,有實際和大陸交手過的官員不多,許多人堅持抗中保臺立場。如何讓這批人轉換思維,成爲兩岸執政者的挑戰。

自從2016年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每下愈況。9年來,大陸各省市臺辦的老將陸續退休、補上新人,但因兩岸官方中斷往來,許多年輕的大陸臺辦官員沒有機會親自訪問臺灣,對臺灣的印象停留在小時候課本里讀過的日月潭、阿里山,還有國臺辦與陸委會的隔空交鋒。

一名資深涉臺學者透露,他平時受邀爲大陸涉臺幹部講課談臺灣問題,發現大部分年輕對臺官員,因爲從來沒去過臺灣,對臺灣沒什麼感情,只希望快點武統收回臺灣,省得夜長夢多。「年輕官員都如此認爲,可想而知一般民衆是何種心態。」

這位學者引述新書發佈會上大陸國臺辦主任宋濤的致詞,「出版該讀本是爲了加強對臺政治宣傳教育...更好地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他嘗試「翻譯」一下,意思是,要對這些涉臺官員進行臺灣問題再教育,暗示對臺幹部要戒除急躁心理,大陸和統政策沒有改變。

相較於大陸年輕涉臺幹部沒有親自到臺灣走走看看的經驗,民進黨政府也有同樣的問題。在馬英九總統執政8年裡,兩岸互動頻繁,不僅海基會、海協會簽署23項協議及2項共識,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也培養出一批具有和大陸談判經驗豐富的事務官。但隨着這批文官屆齡退休,後繼上臺者,多半沒去過大陸,且立場偏向鷹派,高舉抗中保臺大旗纔是主流。

在這樣的對抗思維下,三名陸配因涉入武統言論、衝撞臺灣多數民意,遭內政部移民署廢止居留限期離境;一名國小校長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遭桃園教育局調查,中壢警員在抖音自稱「我是中國人」,遭到記過處分。一時間,臺灣言論自由大倒退。

當兩岸負責處理涉臺、涉陸事務的官員,因受限於政策,從來沒去過對岸訪問、親身感受對岸的社會人文經濟發展,只是按照自身的意識形態來下決策時,兩岸「調整到同一個頻率對話」就變得異常困難。近日兩岸旅遊卡關就是明顯的例子,大陸自認已經大幅讓步,可以「先開後談」,但陸委會堅持必須由小兩會協商,讓陸方無可奈何,覺得善意被賴政府蹉跎。

當陸方發現這一危機,覺得有必要導正年輕涉臺幹部的急躁心態,讓他們能夠沉下心來、以久久爲功的智慧處理對臺問題時,臺灣方面是否也有勇氣、做出同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