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部鄉鎮級空拍圖庫上線 雲端紀錄學甲13莊47角頭

臺南市學甲商圈協會30日正式推出臺灣首部鄉鎮級空拍圖庫《風土光影:學甲十三莊地景圖志》,學甲區長張明寶(左3)、協會理事長陳俊安(右1)、攝影師鍾盟超(右2)一同推薦。(郭良傑攝)

臺南市學甲商圈協會推動地方創生計劃,推動完成維基條目建置、Google商家地標優化資訊、雲端地景圖庫上維基百科等,30日正式推出臺灣首部鄉鎮級空拍圖庫《風土光影:學甲十三莊地景圖志》,將8000張拍攝學甲區13莊47角頭、聚落的自然、人文地景,結合空拍及平面影像,爲地方建立數位文化資產,全部上傳雲端免費公開讓各界使用。

學甲商圈協會理事長陳俊安表示,3年前該會規畫編寫學甲維基百科和Google 商家優化時,手中沒有可以開放授權的在地照片可以上傳,於是決定自己拍攝,這不僅是一項攝影計劃,更是一次文化記憶的修復行動,並想保留在地居民生活的痕跡,全面開放授權,讓人人都能自由使用,共同記住學甲13 莊47角頭這片土地。

學甲商圈協會理事長陳俊安(左)向學甲區長說明以3千張空拍圖片拼成的地方印象圖。(郭良傑攝)

臺南市學甲商圈協會30日正式推出臺灣首部鄉鎮級空拍圖庫《風土光影:學甲十三莊地景圖志》,學甲區長張明寶(左3)稱讚是送給未來的禮物。(郭良傑攝)

陳俊安指出,地景攝影是土地與記憶的對話,是對學甲時空和人地關係的凝視。攝影師鍾盟超以無人機俯瞰13莊47角頭,每一張地景影像,都是活着的地方誌,是屬於學甲的視覺語言。

老家住西港區,成爲學甲女婿的鐘盟超分享他兩年來的拍攝歷程說:「透過拍攝的過程來了解紀錄這塊土地,舊聚落已融入田地或新建設中,空拍時經常難以辨識。我就像考古學家一樣,和空拍團隊,透過舊地圖、耆老口述與日夜光線變化,去對照分析,找尋幾乎被時間吞沒的記憶點,這是和土地對話,是再一次召喚那些幾乎被遺忘的地景。」

學甲區長張明寶表示,他擔任區長4年多來,走遍13 莊47角頭,深深瞭解紀錄地景的重要性,這份《風土光影》地景圖志,不僅是學甲在地文化的整理,更是繁複的地方記憶重寫。它將成爲地方教育、觀光展覽、文化行銷的重要資料庫,利用科技上傳到雲端,重現古老記憶,帶領鄉土走向更穩固的數位未來,這是學甲送給未來的一份文化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