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若有事…美施壓南韓介入臺海 擴大共同防禦範圍
南韓總統李在明。 (美聯社)
香港南華早報三日報導,南韓正努力應對來自其盟邦美國加劇的壓力,要求其在美中加深的競爭中選邊站,同時北韓也在南韓門口以戰爭恫嚇。分析家示警,首爾必須以無與倫比的靈活度走在這條微妙的地緣政治鋼索上,以避免捲入一場大國對抗。
在美、日和南韓三方合作升溫之際,首爾也受到華府更大施壓,要求將美韓共同防禦條約適用範圍擴大至臺海。該條約載明太平洋地區發生武裝攻擊可觸發共同防禦義務,但首爾至今未表態接受或拒絕。
另外,韓媒News1於三日報導,預料美韓同盟的「現代化」將成川李會主要議題,這對必須同時維繫美中關係的南韓是難題,這相當於繼關稅後,川普給南韓的「第二張帳單」。
川普一日赴新澤西州貝德敏斯特途中,對媒體提問美韓峰會何時舉行答道,目前美韓關係很好。他七月卅日說,李在明將在未來內造訪白宮,屆時兩人將公佈美韓達成的貿易協議。
日本新聞網(JNN)一日引述幾位外交相關人士報導,美韓正協調南韓總統李在明十二日在美國和川普舉行首次的「川李會」,預料這場美韓峰會將商討南韓在美韓關稅談判中承諾的對美投資、舒緩朝鮮半島緊張的對策和南韓提高國防開支。
韓媒Newsis三日報導,川李會可能在南韓十五日「光復節」前後舉行。南韓SBS電視臺三日報導,南韓政府傾向八月最後一週。News1提到,代表性的同盟現代化就是駐韓美軍角色轉變,例如駐韓美軍司令布朗森說,南韓像艘漂浮在中國大陸前方的航空母艦,可擴大駐韓美軍的機動性,及三月五角大廈內部文件「暫時國防戰略指導」指出,着重遏制中國奪臺的行動和強化美國本土防衛,這似乎將應對北韓威脅的責任交給南韓。
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所訪問研究員張容碩說,美中緊張升溫,南韓必須戰略靈活,否則就有淪爲遭兩條打架鯨魚壓扁的小蝦米風險;若中國大陸真有意穩定區域情勢,應約束北韓挑釁,爲南韓創造外交回旋空間。
如此空間正在萎縮。南韓東國大學教授高有煥提到,華府正要求南韓對中國採取更清晰立場,但南韓的國家利益未必全然與圍堵中國相符。然而只要南韓無法明確界定駐韓美軍在臺海危機中的角色,外界就將持續臆測臺灣有事時南韓究竟會否直接涉入。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塞勒說,若朝鮮半島爆發衝突,中國可能構成第三方介入的威脅,提供北韓支援。若「臺灣有事」,華府與首爾預先規畫是最明智的做法,屆時北韓的動向將決定情勢演變,將是一項關鍵變數。
塞勒還說,最重要的是北京和平壤清楚瞭解美國與南韓共同承諾抵禦來自中國或北韓的侵略,若首爾表現出冷漠、漠不關心、等距外交或風險迴避,那北京將利用此一破口。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