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臺青融兩岸元素塑新式沙縣小吃
位於閩臺客棧內的「I人餐廳」卡座。該卡座牆上貼着臺灣漫畫家繪製的插畫,爲顧客提供了單獨的用餐空間。(中新網)
國慶中秋假期,位於福建省三明市的沙縣小吃文化城迎來客流高峰。在文化城內經營餐館的「80後」臺灣青年黃昱皓加派人手,以便更好地服務顧客。
沙縣素有「中國小吃之鄉」的美譽。自20世紀80年代起,當地民衆開始嘗試製作和售賣小吃謀生。拌麪、扁肉等小吃因價格親民、風味獨特而廣受歡迎,沙縣人看準商機,紛紛走出家鄉,將沙縣小吃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如今,沙縣小吃已遍佈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門店達238家。
對於2000年到廈門探親時第一次品嚐沙縣小吃的經歷,黃昱皓記憶猶新:「那時的沙縣拌麪非常便宜,花生醬醇香濃郁,令人回味無窮。」黃昱皓覺得,如今沙縣小吃品類越來越豐富,店面環境不斷提升,食材供應鏈也愈發成熟完備。
受沙縣小吃文化魅力和發展前景吸引,黃昱皓於2023年年底到沙縣創辦餐廳「閩臺客棧」,致力於打造融合兩岸元素的新式沙縣小吃。
考慮到福建茶文化濃郁,黃昱皓將茶道與小吃相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沙縣小吃茶餐廳」,以「圍爐煮茶+水晶燒賣、金包銀」等方式實現茶食融合。
在產品上,他融合沙縣小吃與臺灣美食的精髓,創新推出花生醬鳳梨酥、花生醬蛋卷、花生醬蓋碗冰淇淋等「跨界」產品,並計劃在今年的沙縣小吃文化節上推出沙縣板鴨綠豆椪,進一步豐富閩臺美食體驗。
融合兩岸元素,黃昱皓創新推出花生醬鳳梨酥。(中新網)
黃昱皓關注到「I人經濟」(I人代表內向型性格特質)的興起,於是創設「I人餐廳」,設單人卡座,爲年輕消費者提供獨立用餐空間,剛問世時一座難求。「00後」女孩鄧涵韻是店裡的常客,她說:「一人一間,想吃啥就點啥,價格也很實惠。」
創業初期,黃昱皓得到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相關部門不僅減免了部分租金,還積極幫助對接相關資源,帶他走訪多家食品加工企業,尋找合適的供應商。
在大陸生活多年,黃昱皓深切感受到這裡的積極變化:城市規劃日益科學,政府服務與時俱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如今,他的家人也一同來到沙縣生活,共享兩岸融合帶來的發展機遇。未來,黃昱皓希望藉助沙縣小吃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將自己經營的餐廳向連鎖品牌方向發展。(雷朝良)
(本文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