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伊犁遊:賽湖綠水映天山,草原牧歌六星閒
那拉提草原。(作者提供)
幾天前才結束了新疆的旅遊返回北京,就看到了媒體報導8月6日伊犁州夏塔景區一座吊橋的橋索斷裂,許多遊客跌入河中,造成5死24傷的慘劇,慶幸自己幾日前刪掉了夏塔的行程。
我是7月25日從烏魯木齊站搭乘早上九點四十五分的動車前往伊犁的首府伊寧市,於下午三點十七分抵達伊寧站。出發前就訂好了伊寧站附近的一家民宿,到伊寧後先到民宿辦理入住,並於傍晚到市區一個商場的美食街出晚餐。新疆跟內地有兩個小時的時差,據說本地人的作息比內地要後延兩個小時,一般的上下班時間是早上十點及晚上七、八點,午、晚餐時間通常是下午兩點及晚上八點左右。因此,下午六點到伊寧商場裡找吃飯的地方發現許多店家都還在休息狀態,勉強找了個攤子吃了飯,飯後胡亂逛了一下,約八點準備返回民宿時,發現太陽依舊高掛,不過商圈附近開始出現堵車的情況。
晚上定了之後兩天的行程:第一天去賽里木湖(簡稱賽));第二天去那拉提草原,兩天都是透過網路報名當地旅行社的一日遊活動。
賽湖是新疆西北部的一個高山湖泊,海拔約2070米,湖區屬於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賽湖位於天山山脈的迎風坡,來自大西洋的風跨越歐洲和亞洲內陸,跋涉約6000公里後,最終被天山山脈阻擋,此處是大西洋暖溼氣流能到達的最東端,水氣在天山凝結成雨雪,最終匯入賽湖,因此賽湖被稱爲「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
賽湖距離伊寧火車站約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我們早上八點二十搭大巴出發,約十點半抵達。到了後先自行岸邊遊覽,然後導遊推薦搭遊艇登上湖中唯一小島,從島上觀賞海鳥、水色、與山光。賽湖東岸古代曾經有個驛站,叫三臺驛站,清代屬於伊犁將軍府管轄,是當時伊犁至烏魯木齊官路的一部分。古驛站早已荒廢,新驛站是近年依原文獻記載重修的「觀光驛站」。搭遊艇離開湖心島後於三臺驛站碼頭登岸,並於驛站遊覽後搭大巴離開賽湖,前往一百二十公里外的霍爾果斯口岸。
大約下午五點左右,大巴於某個小鎮路邊停靠,導遊宣佈在路邊的一家餐廳吃「午餐」,此前許多遊客早已頻頻抱怨餓到不行了,我則於午時吃了乾糧與飲水,尚無大礙,拿此午餐當晚餐吃倒是合適。餐後即驅車直達霍爾果斯口岸,於口岸眺望金屬圍籬另一邊的哈薩克的領土,並聽導遊述說清末蘇聯偷偷移動界碑侵佔此處領土,蘇聯瓦解後又經由中—哈談判取回部分失土地故事。離開口岸返回伊寧站解散時已晚上九點。
來伊寧的第三天前往那拉提草原。那拉提源自蒙古語,意爲「有太陽的地方」或「陽光照耀之地」。傳說成吉思汗西征時,有一支蒙古軍隊穿越天山,當時雖爲春季但山區仍然風雪交加,士兵飢寒交迫。出了山區後突然發現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原,陽光也穿越烏雲的缺口,如瀑布般的傾注大地,士兵們羣起大喊那拉提!那拉提!從此該草原就稱爲那拉提草原。
伊寧至那拉提約二百五十公里,早上七點四十在火車站集合出發後,於十一點半抵達那拉提鎮,導遊說入園後就沒時間午餐,因此先在鎮上午餐,這麼適時的午餐讓我頗感意外。餐後即進入景區。景區有兩條路線:天空草原及河谷草原,我們走的是河谷草原路線。搭景區的接駁巴士在一站停駐了一個多小時後,即前往此路線的終點——河谷。
在導遊的推薦下,我於此付費騎馬,從河谷穿越樹林登上山頂。每兩匹馬一組,前馬有個哈薩克族的騎手坐在遊客後方控繮,並牽後馬前進。我騎的是前馬,騎手是個十七歲的哈族少年,他多次用簡單的普通話跟我說控繮技巧後即將繮繩交我掌控,我倒也順利的控繮騎到山頂。山頂上有一大片草坡,坡上除了剛馱了客人上山正在休息的馬匹外,還有一頂蒙古包及鄰近散佈的一些牛隻。有隻母牛不斷地在舔身旁的小牛,舐犢情深顯露無遺。蒙古包外有個哈族的小女孩跟我說蒙古包裡可喝奶茶跟吃些點心,一個人二十元。我進了蒙古包坐毯子上並用微信掃碼付費後,一個婦人從一個古銅的茶桶接了杯奶茶奉上,此奶茶味鹹,說是牧民用從草原上母牛身上擠出的鮮牛乳調製,頗爲特別。返程沒有晚餐安排,只得在車上吃乾糧充飢。從草原搭大巴返回依寧火車站時,又是晚上九點。
原本打算第四日再參加一個昭蘇縣夏塔景區一日遊的團,但連續兩日的朝七晚九的活動讓我頗感疲憊,因此決定不再參團出遠門,自己在伊寧市區悠閒地走走即可,或許這個決定讓我逃過一劫。早餐後即搭公車前往伊犁河濱公園。伊犁河有點特別,它是大陸極少數向西流的河,此河匯聚天山融雪,穿過伊犁河谷地區向西流入哈薩克斯坦的巴爾喀什湖。由於抵達時間尚早,公園只有零星的維族或哈族的老人在散步,河岸走了一段後就離開公園,騎了共享單車前往三公里外的喀贊其,此處是維吾爾族民居的聚落,聚落中有色彩斑斕的街巷及百年維族老院,不少遊客來此拍照打卡。
傍晚到伊寧市裡的六星街行人徒步街逛。六星街始建於1934年,由德國工程師瓦斯理規畫設計,靈感源於歐洲的「田園城市」理念,融合了伊寧本地的特色。街區以圓形廣場爲中心,六條主幹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另有連接只幹道的巷弄,形成了六角星的街區設計。街區內保留了大量俄式、中亞風格的建築,如木質雕花門窗、高挑的屋頂、鮮明的色彩(天藍、鵝黃、草綠等)。區內有許多民宿、餐廳、冰淇淋/酸奶/飲品、禮品、水果、列巴(俄羅斯麪包)、饢(西域的大餅)等的商攤或店家。有些店家會安排穿着少數民族服裝的舞者在店前聞樂起舞,讓遊客感到滿滿的西域風情。
伊犁四日的西域風光體驗,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李開偉/退休教師)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