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我看衢州風華
衢州水亭門街區徽式建築。(作者提供)
一
浙江衢州,素有二子文化之美譽,所謂二子,一是孔子,二是棋子;也因此地爲孔門南支,衢州市標舉「衢州有禮,南孔聖地」爲市之精神口號處處可見。
衢州,對我來說是全然陌生的地方,此次托兒子參與浙臺青少年圍棋交流賽的福,我得以來到這座古城。在圍棋界,衢州享有盛名,因爲它是世界圍棋公開賽「爛柯杯」的舉辦地點,2025年臺灣派出超過20位選手參加預選,包括許皓𬭎、賴均輔等實力派棋士,與韓國九段申真諝、中國九段李軒豪等菁英選手齊聚衢州競技,而他們比賽地點所在的衢州大花園酒店,也是這次我們的住宿地點。
爛柯杯,第一次聽到這賽事名稱的人,可能都會有點詫異,怎會取個「爛」字爲名呢?這背後其實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南北朝時期,任昉所着的《述異記》,記載晉朝一位名叫王質的樵夫,到衢州附近的石室山砍柴,在山中看到有二人對弈,於是放下斧頭,在一旁觀棋。不多時,下棋的童子對他說:「是時候該回家了。」王質於是去拿斧頭,而斧柄(柯)卻已經腐朽,金屬的斧頭也鏽跡斑斑。當王質回到家,發覺人事全非,一打聽下,原來已過數百年之久,正所謂「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從此,圍棋亦有「爛柯」之別稱;而此事件所在地的衢州也成爲圍棋聖地,目前,衢州市在基礎教育中導入圍棋教學,這已是衢州人的基礎技能;而附近的爛柯山也成爲著名景區。
7月22日早晨6點,我與兒子從臺北松山機場出發,大約兩個鐘頭就降落上海浦東機場。中餐的餐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剁椒魚頭,其旁有魚羹、乾煸四季豆等等特色菜餚,但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豆沙餡金絲餅,它彷彿用金絲一圈一圈的卷繞而成,經過油炸,入口酥脆,內裡豆沙餡淡淡的甜味,調和了金絲炸過的油膩感,讓整體取得了平衡,我連進數塊,飯也顧不上吃了。
飯後,我們搭乘高鐵前往衢州。高鐵虹橋站外型橢圓、用的是鋼結構,彷彿小巨蛋的外觀,裡頭寬敞明亮,又有許多賣店,販售當地名產或零食,讓等待的不耐有了情緒的出口。在進站前,我見識了大陸安檢的嚴格,除行李的X光檢查外,每一個人的車票都是實名制,在我們看來或許少了隱私,但這確實提升了整體安全與減少犯罪的發生。
來到月臺,高鐵列車停在軌道上,外型雖不若日本新幹線的希望號、回聲號等漂亮有型,但也自有其顧盼自豪之氣度。坐上座椅,柔軟舒適,背椅(真的有!)堅實可靠,車速飛快,大大縮短拉車的時間,若是驅車前往衢州,怕是至少要開四個鐘頭。大陸幅員遼闊,一地前往一地,都是個把小時起跳,長途跋涉,對於臺灣人而言,這都是平常遠行數倍的距離。
二
入住衢州大花園酒店,果然是舉辦爛柯杯的專業酒店,每一個房間靠落地窗邊,有一雙人小桌,其上放置精美木製棋盤及黑白棋罐,兒子一看,就忍不住在棋盤上擺了几子。臺灣有許多文青風旅宿酒店,但以圍棋爲特色的無有一間,我印象中只有桃園的名人堂花園大飯店以棒球爲主題,是臺灣較爲獨特的競技類特色酒店。
在圍棋交流賽會場與當地媽媽聊天,她說飯店不遠處即是衢州人喜愛的美食街區鬆園市場。衢州的美食號稱 「三頭一掌」,指的是鴨頭、兔頭、魚頭及鴨掌,鴨頭、魚頭、鴨掌是臺灣人也愛的滋味,但衢州的香辣、味道更濃厚。而兔頭,我透過櫥窗看鐵盤上擺放一顆顆小小兔頭,實在不敢嘗試,兔子在我心中是可愛溫馴的,以這副模樣成爲食物,我實在不忍嘗試,但吃過的人都說好吃,俗話雖說「入鄉隨俗」,但有些心理障礙實甚難突破!另一衢州美食是水晶糕,花五元人民幣買了一杯綠豆湯,喝起來清涼解渴,不甜,甚是清爽,吸起一塊杯底的水晶糕,Q彈有嚼勁,我問店員如何製作?他說是樹薯粉去蒸熟。後方正好有一盤白嫩的水晶糕出爐,切成無數小塊,搭上各式飲料,都是良配。臺灣人愛喝手搖飲,對水晶糕飲料應該會有他鄉遇故知的感受。
離鬆園市場不遠,有衢州知名地標「鍾靈塔」。本來想藉「滴滴出行」叫車,但覺得走路才更能感受當地的生活氣息,於是信步而行。衢州不是一線大城,百姓生活自有庶民氣息,除了商業鬧區,一般巷弄的民居有些雜亂、生活秩序感不佳,但這也是城市發展進程中必須經歷的。衢州的街道名稱多有風雅之感,飯店所在爲三衢路,附近有荷一路、荷二路、荷三路,再遠有甚至還有名爲怡然路的,以荷爲名,據當地人說,因爲衢州池塘多種荷花,遂有此名。當我走過怡然路,我肅然提醒自己,心情應怡然自得,萬不可自損自耗啊!
經過一道石橋,橋下流水潺潺,當真令人悠然。再向前轉進獅橋路,不久就進入府山公園。公園內處處是孔子相關文化設施,最著名的是孔子授業坪,孔子講學、弟子侍立,有這樣的地景風貌,人們在公園中自然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儒家的氣息即深種血脈中吧。
來到鍾靈塔前,其解說牌述:「鍾靈塔建造於龜峰山頂,塔高21米,分7層,爲仿宋建築。塔內建有重達兩噸的銅鐘,鐫刻着衢州詩詞界名人所撰寫的鐘銘。塔名鍾靈,寓意鍾靈毓秀。遊人登塔,可俯瞰全城,遠眺數裡。」我站在塔前,大門緊閉,並未開放進入,甚是悵惘,於是在一旁打太極拳的老先生、老太太的聲響中繞塔一圈,塔壁上繪有衢州古地圖,標示城中水塘、水井及衢江大溪的位置;而另一幅圖爲寫着「泗浙同源」,並繪有孔廟平面圖,泗乃泗水,是山東孔子故居所在,此四字明確彰顯衢州乃孔子南支的歷史淵源。
府山公園內某些地上寫着「太極」二字,小路也畫成黑白兩色,我想這是因爲孔子喜讀周易,成語「韋編三絕」即由此而來。周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體系,黑白即代表陰陽;而黑白又讓人聯想圍棋的黑白子,公園內的巧思同時呈現衢州二子文化,亦展現周易陰陽相反相成的變化動能,由小而見大,實令人浮想聯翩。
三
穿過府山公園,衢州博物館就在前方,但正在整修中,無法入內參觀,又是一遺憾。好在數步距離即是中國儒學館,一入內裡,我就被大廳中大型玻璃櫃內的衆多人偶塑像吸引,這是孔子與七十二弟子的人偶啊!櫃中土木樹石仿古代環境,造景古樸,孔子坐於大樹下,一弟子侍立一旁,前方衆多弟子靜聽老師講學,其形貌、衣着各異,春秋時的教育現場,具體還原,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展示,我想連未曾就學的孺子都能體會何謂教育與尊師重道的精神,這在我心中激起陣陣漣漪,深懷嚮往之情。再往內走,館內陳列《論語》的各版本,韓文日文均有;亦有其他儒家思想下的歷史人物塑像,展現一幅幅正氣凜然的故事,如鄭介夫上《太平策》、王陽明平寧王亂、毛晃磨硯著述等等,參觀下來,不禁感受儒家禮、仁、義的精神薰陶,雖身處現代,卻神往於昔日,心折於這些歷代人物正氣外放、偉志不折的精神。
孔廟就在儒學館斜前方。這裡的孔廟,據工作人員說,是山東曲阜之外,孔家的第二個家廟,是南宋時孔子第四十八代嫡長孫孔端友,爲了保護孔子及其夫人的楷木像,隨宋高宗南渡,並奉旨定居衢州。衢州被稱爲「南孔聖地」,正因爲孔門及儒家教育在此有許多遺蹟,併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孔廟並不大,但從樹木、門聯及建築,皆可感受九百年的歷史風華,及儒家思想的文化分量。
四
衢州最知名的景區,非水亭門莫屬。它是衢州市現存最古老的城門遺址,也保留了古街區的風貌,隨意可見的柴家巷、進士巷、羅漢井等,都有濃濃的歷史氛圍。當地這種牆面以白灰粉刷,牆頭覆以青瓦的建築形式稱爲徽派建築,放眼望去,白牆青瓦,明亮乾淨又顯質樸大方,我私心感覺,在古代建築的樣式中,它最能讓人一眼愛上。
水亭門還有一特殊地標,即天王塔。據記載,天王塔爲六面七層仿樓閣式磚塔,高約35米,建於樑朝天監年間(約西元502年左右),比杭州西湖的雷鋒塔還要更早。白天來到水亭門,可登城門樓眺望水岸風光,也可一覽天王塔恢弘之氣勢。晚間前來,整個水亭門及天王塔燈光通明,以光影秀的形式讓人有眼睛一亮。水亭門前有一小段街區,各式小店皆可一逛,或購買或吃喝,如瑞幸咖啡、三頭一掌的滷味店等。但其實巷弄裡有更多特色的店鋪或展覽館可供遊客瞭解當地歷史與風華,如杜立特行動紀念館、圍棋博物館等,這樣的景區可謂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既滿足商業需求,也有文化、歷史的深厚積澱,讓人想一遊再遊。
「南孔聖地,衢州有禮」,這樣的城市口號隨處可見,但它絕不僅是口號,而是根植於孔門儒家的仁義教化,及由圍棋神話開始,而落實於現世的基礎教育之中,二子文化,撐起這座古城不墜,也使它能在時代洪流中不斷創新,我深深嚮慕這樣的文化都市,我們臺灣的城市規畫,亦能取人之長,繼而發展出自我的特色。(吳明麟/臺北)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