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臺青:細品螺螄粉 讓朋友羨慕

圖爲臺青郭彧佐(右三)在跟老師一起學習壯族刺繡。(中新網)

「還記得上一次來到廣西南寧市,大概是6年前的事了,在我的記憶裡南寧給我的印象僅僅是媽媽的家鄉,外婆的所在。」剛從臺灣一所大學畢業的郭彧佐15日在南寧表示。

郭彧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每次到南寧都是以生活爲主,來去匆匆,很少有時間深入去了解探究和挖掘這座城市的歷史淵源與文化脈絡。「今年我剛好畢業了,終於有時間回南寧探親,剛好又遇上有一個活動邀請我參加,有時間可以到處走走,可以深入地瞭解南寧的歷史文化。」

郭彧佐稱,這次回來發現,南寧最大的變化是地鐵形成了網絡。2016年6月,南寧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讓他沒想到的是南寧地鐵從無到有,僅僅8年時間,就有了5條線路。

「以前小時候回來探親,出門都是坐公交或打的,現在回南寧,出門方便多了,出門就可以坐地鐵。」郭彧佐說。

郭彧佐之前每隔一兩年就回一次南寧。「次次回來都有驚喜,以前我回來,菜市場買菜的市民,不少人用現金支付。現在,移動支付已全覆蓋,就連老年人都在普及,這一點足夠令我大開眼界。」郭彧佐說。

廣西壯族文化濃郁。回到南寧後,郭彧佐和同伴一起,前往南寧一處非遺體驗場所,體驗壯族刺繡,瞭解壯族繡球和壯錦的製作技藝。

「16日,我將前往崑崙關,深入瞭解崑崙關戰役舊址。我之前對崑崙關並不瞭解,對它的認知僅限於外婆的簡單介紹。」郭彧佐說,崑崙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廣西南寧東北部的大自然屏障,1939年,15萬大軍浴血奮戰,付出沉痛代價最終戰勝日軍奪取崑崙關。「我必須向先烈們致敬。」

崑崙關距南寧市區50公里,爲桂南地區通往桂中地區的咽喉。1939年冬,爲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崑崙關,中國軍隊先後6次對崑崙關發起猛攻,以傷亡1.4萬餘人的代價全殲日軍第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取得崑崙關大捷。

這次回廣西,郭彧佐還想深入瞭解並細細品嚐網紅米粉——柳州螺螄粉。「在臺灣很難吃到味道純正的螺螄粉。這次到柳州,目的是想吃正宗的螺螄粉。屆時,我將分享給臺灣的朋友們,相信他們會很羨慕,也想親自來品嚐。」郭彧佐說。

這次廣西行,郭彧佐還要參加一個自行車騎行比賽。「這也是我很期待的一個環節,比賽可以讓我們桂臺兩地的青年互相深入交流與共同學習。通過接觸,我發現,兩岸的青年,相互瞭解得還是不夠,有必要通過各種活動,加深瞭解。」郭彧佐說。

郭彧佐表示,作爲兩岸的青年一代,有責任也有能力成爲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他願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瞭解和信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