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母親節上映 《日暮·歸鄉》催人淚

《日暮·歸鄉》在母親節前夕在大陸上映。(映畫臺灣)

5月第二個星期天,是母親節。就在此前一天,大陸院線上映了一部新片,叫《日暮·歸鄉》。

這部電影不叫《我要回大陸》。

「映畫臺灣」的兩位主理人分別在四川德陽、浙江金華第一時間看了這部電影。因爲白天排片少,黃豆豆老師更是帶着幾個研究生,開車橫跨半城才找到的一家影院觀看。

1987年的5月10日,星期日,是母親節。一羣臺灣老兵走上街頭,要求臺當局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有一塊請願的標語上,就寫着「母親節,媽媽!我好想念你喲!」。

那麼,這部電影爲什麼要在母親節期間上映呢?海報上的這幅圖說明了一切。

原來,在1987年的5月10日,星期日,是母親節。一羣臺灣老兵走上街頭,要求臺當局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有一塊請願的標語上,就寫着「母親節,媽媽!我好想念你喲!」。

已經於2016年過世的何文德先生,被稱爲臺灣老兵返鄉探親運動的「先驅者」。

正因爲有了這次走上街頭的請願,直接或間接地讓臺當局在當年秋天,1987年的10月14日,開放了臺胞回大陸探親。

當年有非常多感人的回家故事,這一張最經典。

當年有非常多感人的回家故事,這一張最經典。(網路圖片)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部《日暮·歸鄉》的導演,是一位大陸的90後電影人,他叫楊正濃。

楊正濃是長沙人,生於1991年。他出生在梨園世家,所以他中學是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日暮·歸鄉》用了京劇的橋段作爲章節過渡,也跟他熟悉京劇很有關係。

楊正濃本科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表演,2015年他到臺北藝術大學做交換生,2022年獲得藝術管理學碩士。

2024年12月,瓊瑤離世。楊正濃正在臺灣,以影迷身分去拜祭同爲老鄉的瓊瑤,還上了湖南的新聞視頻。

其實我們在2017年就注意到楊正濃了,當時他以陸生的身分,開始籌拍關於臺灣老兵題材的紀錄片,那個時候這部紀錄片的名字還叫《日暮鄉愁》。臺灣的新聞媒體報導了他拍片資金短缺的境況,後來是怎麼咬牙把這部電影拍出來,箇中甘苦可能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2019年的時候,豆瓣就放出了這部紀錄片的詞條,當時的海報還說當年就會上映。如今這部電影公映,會看到龍標是2019年就已經拿到,絕大部分鏡頭都在2019年之前拍攝。

而且這部電影的監製是臺灣大導演王童。當時王童導演是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的主任,而楊正濃又在北藝大讀書,王童導演爲他當監製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事。

說到臺灣電影中的老兵,王童導演也是有相當的作品涉及這一題材。

比如他著名的《香蕉天堂》,主人公就是老兵。他《陽春老爸》中的老爸也是老兵。

經典的《紅柿子》更是講述一個從河南到臺灣的老兵家庭的故事。

王童迄今最近的一部電影《對風說愛你》,是講述三個老兵橫跨60年的故事。

沒想到從開拍到正式上映,《日暮·歸鄉》用了八年的時間。

《日暮·歸鄉》用了六個老兵擔綱「男主角」,訴說他們超過70年的故事。但是很遺憾,其中有三位老兵,沒能等到電影上映,就已經去世了。

曾經是中國第一批戰鬥機飛行員的金英,於2022年在屏東去世,享年107歲。

曾經是中國第一批戰鬥機飛行員的金英,於2022年在屏東去世,享年107歲。

其實我們在另一部臺灣紀錄片,2015年《沖天》中見過金老先生,當時才知道他的二兒子就是臺灣著名演員金士傑。

大陸央視轟動一時的紀錄片《客從何出來》第二季,金士傑還陪着爸爸重走當年的飛行之路。

而在這部《日暮·歸鄉》中,金士傑的鏡頭非常多,他詳細講述了當年跟着老爸從臺北坐飛機到香港,從香港坐火車一路回到老家合肥的經過。

潘鬆帶老先生前不久去世。

潘鬆帶老先生前不久去世。

曾奇才老先生於2021年去世。

曾奇才老先生於2021年去世。

傅德澤老先生

傅德澤老先生離開豐都的時候,豐都還屬於四川。現在豐都已屬於重慶,老城也因修三峽工程而被淹沒。

楊正濃能找到傅德澤老先生,可能是監製王童幫忙吧。因爲傅德澤有一個女兒名叫傅娟,傅娟曾經演過王童的《陽春老爸》。沒錯,傅娟就是那位臺灣著名的女演員,也是歐陽龍的太太,歐陽妮妮、歐陽娜娜、歐陽娣娣的媽媽。電影中還出現了傅德澤年輕時候的照片,帥氣程度遠超女婿歐陽龍和外孫女婿張書豪。

歐陽娜娜推薦《日暮·歸鄉》。

歪個樓,前幾天歐陽妮妮的老公、演員張書豪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歐陽妮妮和傅娟在2023年就搬到了杭州生活,才當奶爸的張書豪於是開啓了杭州、臺北兩頭跑的生活。

姜思章老先生

祖籍浙江舟山的姜思章老先生,也是1987年母親節活動的發起人之一。2011年,他在臺大誠品做演講時,黃豆豆老師有去聽講座。結束後,兩個人有聊了好久,當他得知黃豆豆老師也是浙江人時,情緒激動,還送了書和海報給黃老師。

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高秉涵,他從1990年開始,義務將150多位臺灣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陸老家,並當選了2012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他講述自己和母親分離的故事,無不讓人淚如雨下。

高秉涵老先生。

整部電影有很多淚點,高秉涵送骨灰罈這段最感人。

《日暮·歸鄉》中還用到三首很有意義的歌曲。

一首是金曲歌王陳建年的《山有多高》。這首歌出自臺灣著名錄音師湯湘竹「回家三部曲」的第二部《山有多高》。1999年,湯湘竹陪着老父親,踏上了回父親老家湖南的旅程。他把這個過程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紀錄片《山有多高》。這部電影拿到了包括金馬最佳紀錄片在內的多個大獎,是臺灣老兵紀錄片中最知名的一部。

《山有多高》電影上映於2003年,但以這首歌爲名做成概念專輯,已是2012年了,陳建年在角頭音樂出版了《山有多高》專輯,其中只有《熱烘烘的太陽》和《山有多高》是演唱曲,其他全部都是演奏曲。

《熱烘烘的太陽》這首歌也被用在了《日暮歸鄉》中,這首歌是1953年嚴俊導演的香港電影《翠翠》的插曲,大明星林黛幕前做口型,王若詩代唱。

另外,老兵們組成的合唱團在臺北金華中學禮堂唱的《母親,你在何方》,「母親呀,我要問您。天涯茫茫您在何方,明知那黃泉難歸。我們仍在癡心等待」。字字句句,唱的都是兒女對母親的思念。這首歌也是一首有名的時代曲,是1955年港片《戀愛與義務》的插曲,由顧嘉輝的姐姐,著名歌星顧媚首唱,毛文波詞,我國早期著名作曲家李厚襄(司徒容)作曲。這首歌后來翻唱者無數,電影中用的是費玉清的版本。

今天,這首歌,真的太應景了。祝天下的母親都快樂!

友情提醒,看這部電影,請準備好足夠的紙巾。

(本文來源:「映畫臺灣」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