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常用1簡稱」以前會被罵 在地人吐真相:從小講到大
臺灣人習慣使用簡稱。(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灣人習慣使用簡稱,一名女子指出,臺北車站常被簡稱爲「北車」,隱形眼鏡則稱作「隱眼」,過去「北車」這個簡稱曾引發不少反對聲浪,但如今大家講久了似乎也習慣了,讓她好奇這些用詞被接受的原因,貼文引起熱議,也釣出自稱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說,「北車」從小講到大,沒聽過有人反彈。
原PO於PTT上發文表示,許多人都習慣用「北車」來稱呼臺北車站,就連隱形眼鏡也被簡稱爲「隱眼」,她回想起幾年前,這類簡稱還引發不少人反感,但近年來大家似乎已經慢慢接受。
貼文引發熱議,許多人笑說,臺灣人真的很愛簡稱詞彙、地名、商品等,如板橋車站變成板車、珍珠奶茶是珍奶、大杯冰拿鐵變成大冰拿、留職停薪是留停、情緒勒索變成情勒、限時動態是限動、偶像包袱變成偶包等。
網友紛紛留言,「現在還多了板車(板橋車站),你知道嗎?」、「老人不能接受,但誰在乎呢?」、「北車還好,但隱眼蠻好笑的,這種簡稱久了就習慣了」、「戰這個太無聊了吧」、「就跟臺人愛諧音哏一樣氾濫」、「這些簡稱也沒什麼吧!反正現在講都嘛聽得懂」。
留言中也釣出臺北人表示,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說「北車」,從未覺得奇怪,「臺北人從小到大都這樣叫,沒人說很奇怪」、「土生土長臺北人,20多年前就是講北車」、「20年前就在講北車了,沒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