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燃氣發電創高「阻亞洲轉型」 網酸:用肺發電、乾淨的煤
臺灣5月關閉最後一座核電廠核三廠,加上再生能源發電無法補足缺口,導致對燃氣發電的依賴度急升。歐新社
路透社近日報導指出,臺灣今年燃氣發電佔比創新高,達到歷史高點,恐拖慢亞洲能源轉型腳步,引發PTT網友熱烈討論。許多網友對外媒批評不以爲然,嘲諷「能大幅提高碳排放、讓人人用肺發電的綠電政策」、「臺灣難波萬!」,也有人反問「哪來的野雞媒體?」「冬天哪需要燃氣取暖?」嘲諷報導內容脫離實際。
根據路透轉引能源智庫Ember資料,臺灣今年前八個月有高達87%電力來自化石燃料,遠高於亞洲平均62%、全球57%。隨着核三廠於5月關閉、燃煤發電連年下降,燃氣發電佔比首度達47%,臺灣成爲LNG進口量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報導指出,雖然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持續建置,但仍不足以取代燃煤與核能,臺灣短期內仍將重度依賴化石燃料。
一名網友在PTT在貼文中質疑報導動機,諷刺「哪來的野雞媒體,不想發展綠電了?」、「有便宜的電纔有產業發展」,並點名上緯、永冠等綠能概念股或成受惠族羣。該觀點引發板上網友分化,有人支持臺灣應務實看待能源現況,也有人批評外媒「不瞭解臺灣環境」,認爲報導過於簡化問題。
不少網友在留言中轉向批評政府能源政策,痛批「核能被政治信仰綁架」、「非核家園讓臺灣變成肺癌島」,並指出世界多國已重新擁抱核能。另有留言直言,「美國都在推核電,臺灣還在廢什麼」,甚至呼籲「各縣市都應該有核電廠」。也有人調侃「臺灣有乾淨的煤,不需要核能這種落後技術」,展現PTT一貫的反諷語氣。
也有部分理性留言指出,燃氣發電雖非零碳,但污染量僅爲燃煤的三至五成,屬於過渡期的「較潔淨能源」。網友分析,若不恢復核電、再生能源建設又受地形限制,臺灣在短期內難擺脫對LNG依賴。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