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性發展協會成立5週年 助六成女性重返職場
中斷職場六年的曾靖茹,在參加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後,重新認識了自己,也再度迴歸所愛的職場。記者邱書昱/攝影
臺灣女性發展協會成立至今五年,今天以五爲主題,舉辦展覽、影展及系列活動,並以6位學員的真人故事,呈現出女性在職涯、家庭及自我實踐中的三贏。理事長陳若玲說,五年下來,超過6成以上女性重回職場,她鼓勵女性之外,也盼企業評選人才時,不是以中斷職場年齡,而是依照過去的經歷、人格特性出發。
「我就覺得自己不會是家庭主婦,一定是喜歡工作的人,但當你真的遇到還是得抉擇。」在運動產業工作15、16年,做到主管的曾靖茹說,婚後育子原先仍希望繼續工作,但是小孩半夜難入眠又被保母退貨,和老公互相輪流帶的結果,雙雙都影響到了工作,在兩人討論後,她決定辭職在家顧小孩。
曾靖茹說,孩子上了中班,正巧前東家也來詢問是否要重返職場,但習慣事前做準備的她,因緣際會之下在臉書看到臺灣女性發展協會的課程,「就是臺灣女性、發展兩個字打動我。」變成了第二屆的學員。
她說,課程一年間,是將自己想做的、能夠做的之間找到平衡,「你上了老師的課之後想做的事,但是持續研究後發現,會碰到瓶頸。」這就是課程幫助學員釐清現實、家庭等層面的意義。最後她也迴歸了自己所愛也原先熟悉產業的職場。
「課程就是更認識自己。」曾靖茹說,沒有課程的話,你不會好好地記錄下自己的過去與現在,「原來經歷這些才造就現在的我,我有這些經歷,未來可以做什麼。」她也說,其實不少媽媽會覺得沒有信心,但是現在的社會真的需要鼓勵媽媽們再出來社會,這也是協會設立的意義。
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若玲說,「婦女要重返職場,最大障礙其實就是自己。」看見許多優秀女性在職場10多年經歷,卻因爲照顧孩子、長輩而中斷,成了職涯空窗期貨邊緣人,爲此,女協在2019年8月成立不到一年,就想與勞發署申請專案,支持女性重返職場。
她說,中斷職場的婦女本身自信、重新定位社會的連結度的動力很重要,但當然也會有外在障礙,因此也鼓勵企業界,在評選人才時,不是以中斷職場年齡,而是依照過去的經歷、人格特性出發。
陳若玲說,女協這五年下來,長期關心及追蹤成員們,已超過6成以上女性重回職場,因此藉着五週年時光,介紹協會提供專業系統化的課程、自我察覺及重新定位找到方向,更是紀錄她們真真實實的生命故事。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長黃齡玉說,根據統計臺灣1200萬的勞動力,女性佔了45%、約五百多萬,但還是遠遠不夠,尤其臺灣婦女的勞動力參與率在25歲到29歲高峰,之後逐步下降。
她說,爲了爲協助二度就業婦女儘快重返職場,也在113年提出婦女再就業的三年期計劃,裡面包含婦女自主訓練、僱主彈性工時調整、再就業獎勵,透過多元多方政策工具,協助婦女重返職場。
黃齡玉也說,政府相關計劃不可能獨立完成,要很多網絡夥伴投入,女協就是很好的NGO共走的夥伴。勞動部也會持續致力推出多元照顧計劃,以及更多職場友善措施。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偕同夫人出席,他說,在父親過世後,媽媽也是扮演重要照顧角色,一直到他成年到臺北也繼續的照顧,而太太更是創業時的夥伴、後勤角色,現在雖然他退休,但旗下的兩個社會企業一級主管都是女力。他也很感動能夠在女協創立開幕,以及五歲之際,都出席活動。
臺灣女性發展協會成立至今五年,今天以五爲主題,舉辦展覽、影展及系列活動。記者邱書昱/攝影
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若玲說,婦女要重返職場,最大障礙其實就是自己,爲此,女協志力支持女性重返職場。記者邱書昱/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