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部一團煙霧!鄭明典曝「光化學空氣污染」:無法直接排放
鄭明典說明,南部的煙霧其實是臭氧導致的光化學空氣污染。(翻攝自鄭明典臉書)
明(16)日環境風場爲東南風,氣象署表示,中部以北擴散條件稍差,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稍易上升。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從衛星影像可以發現,臺灣南部出現一團煙霧由陸地往外擴散,「這一區對應『臭氧空氣污染』相對顯著的區域,這是光化學煙霧的特徵!」。
鄭明典在個人臉書發文說明,臭氧產生來自一連串的「光化學反應」,就是由太陽紫外線激發的化學反應,因此臭氧空氣污染常被稱爲「光化學空氣污染」,而我們的環境沒有直接排放臭氧的機制。
鄭明典提到,光化學反應在產生臭氧過程中,同時也會產生很多種非常細微的懸浮微粒,這些微粒因爲太細小,往往不會反應在PM2.5監測數據上,但是卻可能影響能見度,產生煙霧現象。「這些微粒對能見度影響程度還會因空氣溼度而變,因此能見度影響和臭氧濃度還不是線性相關,因此不是很容易掌握,這是光化學煙霧的特性」。
氣象署預測,明天各地多爲晴到多雲,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局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較大雨勢,宜蘭地區也有零星短暫陣雨,中午過後各地山區及大臺北地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溫度方面,中南部及大臺北高溫達33至35度,南部近山區氣溫會再更高,局部地區有36度左右高溫,其他地區高溫也有30至32度,各地低溫約22至26度;明天環境風場爲東南風,中部以北擴散條件稍差,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稍易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