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明明是離岸風電後進國 如何做到30年經驗歐洲老大哥的生意?

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今週刊提供

撰文.劉煥彥

離岸風電產業鏈很大,從風機零組件生產、安裝、運輸,到水下基礎、海事工程都有

陳柏霖在本週日(22日)播出的數字臺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謝金河訪談時,提出他對當前國內離岸風力發電產業鏈的觀察。

「離岸風電從整個風機的零組件生產製造、安裝到運輸,以及水下基礎,到服務業海事工程,有非常龐大的產業鏈。現在就我們看到的成果,已經開始有一些國內廠商在早期就投入,取得了更好的技術及發展優勢,現在開始逐步往外擴張。」

「對東方風能來講,我們也很幸運,能將技術服務推展到歐洲去,是挪威,這是蠻難得的機會。」

「其實我在興櫃法說的時候有提到,公司未來短中期的發展,是以亞洲爲重心。過了三個月,我就發佈說,已經將觸角延伸到歐洲了。」

「這就是臺灣在發展離岸風電過程很好的結果,也是我們講到的(風電零組件)國產化的政策目標,就是希望可以扶植國內產業鏈,可以技術輸出,去外面把錢賺回來臺灣。」

臺灣是亞洲離岸風電先行者,有機會主導一個區域綠能聯盟

陳柏霖也認爲,未來整個亞洲的離岸風電發展,臺灣有機會以過去建立起來的技術與經驗,形成臺灣主導的一個亞洲綠能聯盟。

「如果要降低臺灣的發電成本,就需要政府協助,使臺灣的供應鏈更有穩定發展的環境,並藉由擴大經濟規模來協助降低成本」

「所以我們需要說在內需部分,儘可能把國內產業扶持起來,同時藉由技術輸出,把我們產業帶到海外去。」

「大家都質疑,我們還不會爬,就想學跑步」

《今週刊》今年3月曾在第1474期,刊出對陳柏霖的專訪,他在報導中指出,「要打進國際市場只有兩條路,一是超乎常人的競爭力,另一條路就是靠拉低價格,而我選擇前者。」

陳柏霖深知,若是打價格戰,不只犧牲毛利,技術和人才也難以進步,因此他投入比國內同業多三成費用,向歐洲大型造船廠購買主力船種,以確保符合國際業者的標準和需求。

他回憶,「大家都質疑,我們還不會爬,就想學跑步」。當時外界都質疑一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砸大錢買船的必要性,但他堅信,投入稀缺、高單價的船種才能建立護城河。

東方風能2019年成立,2024年營收達68億臺幣新高

東方風能是2019年才成立的離岸風電業者,靠着深耕臺灣海事工程40年的母公司宏華營造支持,短短五年就躋身臺灣最大離岸風電工程船舶營運商,包含沃旭、CIP在內等離岸風電開發商都是它的客戶。

攤開2024年財報,東方風能營收年增約四成至68億多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期淨利年增24%至12.29億元,每股純益爲8.04元,高於2023年的6.96元。

東方風能擁有14艘船(含建造中兩艘),從小型人員運送船(CTV),到這次拿下挪威訂單的「東方海威」都屬於它們船隊,合計造價逾120億元。

報導也提到,表面上東方風能是受惠母公司支持,才能發展到如今規模,但其實讓國內外業者都願意買單,關鍵在於陳柏霖持續大膽突破、不斷提高公司競爭力。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豐原五口陷詐騙陷阱,刷卡買金豆賺3千、1個月倒欠500萬!母:我通通完了,求助內容、詐團手法曝光

房價太貴買不起,養生村每月3萬5、住到75歲也才630萬,幹嘛要買房?3個你沒想到的「老年破產陷阱」

1年賺到普通人一輩子財富!他從南寮漁村拚到年收2千萬坦白說:成功學都是鬼話「有錢人完全不是靠努力」

臺幣見28.792續39月新高!美金匯率靠攏27?現在能買?大佛李其展點一關鍵:等它消息一起大發財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