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米何去何從/吃飯會變胖? 專家解惑

資深護理師譚敦慈說,重視飲食均衡與進食順序,能幫助「控糖」。記者曾吉鬆╱攝影

「我一天至少要吃兩碗飯,」身材苗條的資深護理師譚敦慈此話一出,讓現場女記者驚呼連連。根據統計,國人一年平均食米量僅約42公斤,換算下來一天約是1.3碗飯。譚敦慈打趣說:「農糧署應該要頒獎給我,因爲我們家每個人一年平均吃掉80幾公斤米,等於是全國的兩倍。」

譚敦慈說,許多人害怕吃澱粉,甚至以前還聽過有明星說「不吃飯才能維持身材」,實際上,這完全是誤解,「我數十年來體重都維持在50公斤,天天吃飯,身材也沒走樣。」她強調,一碗煮好的白米飯,熱量大約280卡,比一個菠蘿麪包熱量還低,而且更有飽足感,不容易讓人額外吃下更多零食。

譚敦慈本身有糖尿病家族史,會佩戴連續血糖監測器。她以個人經驗分享,想控制血糖,重點不是戒米,真正該限制的是,額外加進食物裡的「糖」。

另外,重視飲食均衡與進食順序,也能幫助「控糖」,她提到,她在吃飯前會先喝冰水,接着是豆魚蛋肉的蛋白質,再來是青菜,最後纔是飯。她說,這樣的進食順序,能延緩血糖上升,同時維持飽足感。

中部最大米商紀氏源豐集團董事長紀水樹提到,「日本人吃米,比臺灣人還多,但是他們依然長壽,關鍵原因是『搭配』。」很多日本人從早餐開始吃飯,搭配魚、瘦肉、蔬菜等,份量固定,反觀臺灣人常以控肉、滷汁配飯,「純粹吃米很健康,對身體也好,要留意搭配的東西對不對。」(系列五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