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長照千億預算缺口待補 專家籲開辦保險

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千億預算缺口待補,專家籲開辦保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邁入超高齡,長照3.0也將在明年上路。衛福部統計,我國今年長照需求人數達92萬人,而長照預算爲927億,專家指出,若要達到長照全覆蓋,至少需要2千多億,代表臺灣仍有「1千多億的缺口」,單靠目前稅收財源,絕對無法補足,必須靠長照保險及公務預算支應。

依OECD國家統計,長照總體支出佔GDP的1.8%,且8成爲公共長照支出,但臺灣2022年長照支出1788億,僅佔GDP 0.79%,公共支出更只有4成。若以南韓1.1%爲標準,保守推估臺灣長照支出至少需要2593億元,但今年預算編列僅927億。

臺灣醫務管理協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若要達到長照全覆蓋,至少需要2千多億,代表臺灣還存在1千多億的缺口,而此缺口已經衝擊到醫療體系。臺灣醫療、長照銜接不緊密,失能患者在醫療端接受治療後,卻難以銜接到長照端,也間接導致醫院病牀難以釋出、花費更多健保資源。

洪子仁表示,臺灣因PAC計劃,有許多急性住院病患住院28天后就必須轉院,成爲「PAC人球」,在各醫院之間流浪。他以日本爲例,日本急性病患住院30天后,可以下轉到長照中間機構,讓患者在機構內復健,直到自立纔回家,此部分皆由長照保險支應,臺灣可參考此模式,減輕健保、醫院及病人的負擔。

林元清醫師、前衛福部部長邱文達教授,長期投入醫療與長照整合領域的王懿範博士3人擔任主編,邀集長照界、醫界、學界共38人,一同撰寫《長照新政策的未來展望 落實健康臺灣大策略》一書。

新書中,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兼任教授李玉春建議,應開辦長照保險,提升長照財務負擔和使用的公平性,採稅收加保險的混合財源制度。洪子仁也建議,長照3.0一定要強化財源,考慮開辦長照保險及更多公務預算挹注,並將部分健保的錢,改由長照端給付,才能達到穩定和永續。

長照司司長祝健芳今日(20)表示,目前長照稅收累積仍有2000多億,財源充足;至於是否納入長照保險,衛福部不排除任何可能性,會廣納意見,持續與各界討論,找出最適合國內的財源制度。

《長照新政策的未來展望 落實健康臺灣大策略》新書發表會,多名專家針對我國長照政策提出建言。(李念庭攝)

衛福部長邱泰源強調,長照3.0最重要的,就是結合醫療與長照,並讓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AC)計劃,從醫院延展到社區,病人出院後能在社區迅速得到需要照顧。回到社區後,失能者復能也需要醫療、長照端共同努力,繼續擴大在宅醫療服務、輔導社區機構提升質量,以健康促進、在地老化、安寧善終爲3大目標,結合醫療、長照、社福,在社區建立整合型照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