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咖啡伯樂、交趾陶大師 獲史懷哲基金會卓越貢獻獎

張景科是臺灣咖啡豆的伯樂,他手上一邊是自己研發的綠咖啡,一邊是自己發酵與烘焙的麝香蜜咖啡。(周麗蘭攝)

研發雲林第一支麝香蜜咖啡的張景科、雲林縣交趾陶大師吳榮今年同獲2024年國際史懷哲基金會藝術與科學獎章卓越貢獻獎,雲林縣長張麗善18日貼紅榜致賀。

現年79歲的張景科如臺灣咖啡豆的伯樂,種咖啡、發酵咖啡、烘焙咖啡都精通,考量臺灣咖啡豆風味較單薄,2008年他就模擬麝香貓咖啡的消化道,研發以益菌發酵咖啡果,直到2013年才大放異彩獲得全國賽冠軍。

張景科熱愛鑽研咖啡的可能性,曾量產過古坑鄉第一支掛耳式咖啡、咖啡米、咖啡花果茶、咖啡果醋、咖啡酒、本土綠咖啡、咖啡白蘭地。

他以「咖啡生物技術與發酵」獲得史懷哲國際基金會科學成就獎章,基金會指出,張景科在咖啡生物技術、微生物發酵及永續農業領域上有開創性研究,大大推動咖啡加工科學的發展。

史懷哲基金會指出,受麝香貓咖啡消化作用啓發,張先生開發一套可控微生物發酵技術,識別出可增強咖啡酸度、甜度和香氣的益生菌菌株,他的15天蜜處理髮酵法顯著改善了風味的一致性與化學平衡。他對農業、化學與食品科學的貢獻與史懷哲的科學造福人類的理念相符。

縣長張麗善(中)、文觀處長陳璧君(左)爲張景科(右)送上紅榜祝賀。(周麗蘭攝)

縣長張麗善、文觀處長陳璧君18日前往張景科的工作室貼紅榜,稱讚他咖啡把農業、食品科學、美學、醫學結合起來,把咖啡產業發揮到淋漓盡致,真正是雲林之光。

交趾陶大師吳榮(右)獲得國際史懷哲基金會卓越貢獻獎章,縣長張麗善(中)、文觀處長陳璧君(左)今前往貼紅榜併發雲林之光獎章。(周麗蘭攝)

同樣榮獲史懷哲基金會「交趾陶藝影響全球」成就獎章的吳榮,18歲學習交陶,30 歲即獲得文建會「民族工藝獎」肯定;現年62歲的他熟稔交趾陶釉藥調配、上釉工法、燒釉技法,更透過工作坊積極培育後進。

陳璧君表示,吳榮老師2015年成爲雲林縣傳統工藝交趾陶保存者,也曾獲雲林文化藝術獎貢獻獎,如今榮獲史懷哲獎章,體現「愈在地愈國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