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舉重2000年雪梨奧運大放異彩 黎鋒英、郭羿含奪下一銀一銅

奧運獎牌得主合影。圖爲郭羿含(左起)、黎鋒英、紀淑如、陳靜、黃志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0/10/03 李府翰攝影)

四年一次的奧運是選手們辛苦訓練後大放異彩的機會。而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臺灣舉重選手展現了出色的實力。黎鋒英和郭羿含兩位女將分別摘下銀牌和銅牌,創造了臺灣舉重史上的佳績。透過舉重也讓更多國家看見了臺灣。

24歲的郭羿含來自屏東縣長治鄉。她在國中二年級才轉戰舉重,此前是田徑短跑好手。在75公斤級比賽中,郭羿含舉出245公斤的總和成績,與哥倫比亞和奈及利亞選手並列,最終因體重較重獲得銅牌。

奧運舉重銅牌郭羿含昨日清晨返國,臺灣國立體育學院師生到中正機場熱烈歡迎接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0/09/24 陳明正攝影)

【推薦閱讀】 帶動臺灣舉重運動的「蔡溫義」 1984年奧運異軍突起奪銅牌 未奪牌 意志已超「金」! 2008年負傷奮戰的蘇麗文

黎鋒英則是出生於中國湖南,13歲開始練習舉重。1995年與臺灣教練鍾永吉結縭後,取得臺灣居留權,並代表中華臺北參賽。在53公斤級比賽中,黎鋒英以總和215公斤的成績奪得銀牌,並在抓舉項目打破世界紀錄,舉起97.5公斤,展現了驚人的實力和毅力。

黎鋒英銀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0/09/18 鍾豐榮攝影)

這兩面獎牌對臺灣體育界意義重大。屏東縣長蘇嘉全特別爲郭羿含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除了頒發獎金,還宣佈將在運動公園設立雕像,紀念這位爲家鄉爭光的選手。縣政府更承諾會加強體育人才培養,爲未來的奧運會做準備。

在奧運結束後,黎鋒英和郭羿含的人生軌跡各有不同。黎鋒英繼續征戰國際賽場,直到2003年因傷退役,之後成爲高雄市前峰國中的舉重隊教練。郭羿含則在2001年全運會後暫別賽場,轉任教職,但2007年又重返全運會奪下金牌。如今舉重是臺灣奧運的強項,兩位選手的精采表現也帶來了深刻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