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拒菸聯盟呼籲加熱煙審查 上市應遵守3大底線
《菸害防制法》2023年3月22日修正實施,明定加熱煙須經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通過才能上市。(示意圖/王家瑜攝)★《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
《菸害防制法》2023年3月22日修正實施,明定加熱煙須經 健康風險評估審查,通過才能上市。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目前共有7家業者、8款產品正在進行審查。近日傳出有2款加熱煙有望通過,董氏基金會強調,美國加熱煙審查歷時4年多,臺灣政府不應配合煙商壓力開審查快車!呼籲政府至少必須遵守3大底線。
董氏基金會強調,政府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並對加熱煙審查嚴格把關,千萬不能因煙商壓力而放水!應至少遵守3大底線:「加味的加熱煙」不能通過審查上市;加熱煙不得以違法的「IQ*S」系列名稱通過審查上市;審查上市的加熱煙,不得以「通過健康風險評估」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指出,國健署預估加熱煙上市後年增20到30億煙捐稅,表示將新增超過14萬名年輕人加入吸食加熱煙的行列,政府必須要儘快提出對青少年完整的防制措施,讓家長放心。他提醒,煙商電子煙和加熱煙的行銷策略是一致,主要都是透過網路平臺廣告行銷,行政院纔剛開始運作的「衛生福利部電子煙查緝平臺」應立即改名爲「衛生福利部新型煙品查緝平臺」,確實監控與防止新型煙品的魅惑行銷。
臺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唐仙美表示,WHO最新的新聞稿強調「口味是年輕人開始使用煙品和尼古丁產品的主因,各國政府應立即禁止加味煙品。」不可讓任何加味的加熱煙通過審查,且政府應立即公告「除菸草原味外,禁止所有加味煙品,不應再犧牲年輕人健康!」
臺灣共善促進協會秘書長張文昌指出,在Google Scholar的搜尋中,已有410篇學術論文認定「IQ*S」意指「I Quit Ordinary Smoking」,是刻意誤導「可以藉以戒除紙菸」,已違反臺灣《菸害防制法》第9條規定第1項規定「煙品、品牌名稱及其容器,不得使用或加註淡煙、低焦油或其他有誤導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之虞之文字及標示」。
臺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臺大家醫部郭斐然醫師表示,新型煙品加熱煙有其新的致癌物,加熱煙減少危害是煙商的宣傳伎倆,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嚴正駁斥。「健康風險評估」的用詞有誤導加熱煙危害較小之嫌,若通過以後將助長煙商宣傳行銷氣焰。政府應嚴格把關,處罰任何直接、間接的宣傳,並列爲上市後監管措施的重點。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補充,美國煙商出產的加熱煙「IQ*S」,自2016年在美國申請上市前審查,一直到2020年才通過審查上市,之後又因侵權司法案件,直到今年才正式在美國上市。臺灣目前加熱煙的審查進度都在合理的範疇,政府無須畏懼煙商壓力,應尊重專家審查,依法審慎把關。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