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會不會出現萬曆十五年
(圖/本報系資料照)
拜讀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吳尊傑先生在4月5日發表的大作〈惜哲人已逝,臺灣未來哀矣─從朱雲漢反思臺灣的大歷史觀失落〉,再眼看2024到2025年臺灣的各項發展,令人想到明神宗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歷史著作,主要在討論明朝走向滅亡的轉折點。史家對明朝滅亡之起點觀點不一,有人認爲是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也有人舉出萬曆二十年的援朝鮮之戰、萬曆三十一年間的「妖書案」,或者萬曆四十三年的「三大案」,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但是黃仁宇卻提出與其他史學者不同的看法,指出萬曆十五年看似天下盛平,無重大動盪,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
歷史的軌跡總是如此相似。滿清末年也走上同樣的道路,唯有天命的救國之人出現,才能讓國家人民安生續命。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天命的救國之人。
國父創建了中華民國,將中國人的命運帶回正途。但是命運還在作弄中國人民。國共內戰使得兩岸分立迄今。承襲中華民國正統的政府被迫遷來臺灣。在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璇等人殫精竭慮下,爲臺灣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原本希望不久之後能夠返回大陸承續國祚,但好事多磨,因爲後繼無人,直到目前還看不出端倪。反倒是無論從什麼角度,都看不出臺灣有正向發展的跡象。
在政治方面,不但出現臺獨思想,民主政治的發展也走向歧途。政黨爲了奪取執政權,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操弄民粹,使得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導致道德淪喪。在政黨惡鬥之下,歧異的國家認同不斷撕裂社會,政治過熱、經濟過冷,使得臺灣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淪落至敬陪末座。
更令人憂心的是,自從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民進黨政府不斷操弄仇中反中意識。去中國化的結果,使臺灣成爲一個無根的社會。臺灣居民宛如世界文化中的遊民,居無定所,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將去何方。
最近民進黨政府驅逐陸配,有75位學者發表聯名信,擔憂臺灣將走向思想審查的極權之路。另一方面,民進黨政府一再抵制立法院通過的法案,更發動史無前例的大罷免。完全是違反民主精神的表現。民主政治是臺灣最珍貴的政治資產,也是面對中國大陸最大的優勢。大罷免如果成爲常態,必將使臺灣的民主成就毀於一旦。
吳尊傑先生在文中呼籲臺灣執政者要有歷史觀。然而眼看臺灣在民進黨政府的掌控下,逐步走上歧途。令人不禁對臺灣的前途擔憂。誠摯希望民進黨幡然醒悟,千萬別讓萬曆十五年在臺灣重現。(作者爲退休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