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25週年慶!金馬導演沈可尚站臺推薦 貴賓切蛋糕慶祝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兩年一度的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於16舉辦影展開幕記者會,曾獲金馬獎肯定的紀錄片導演沈可尚到場站臺。他特別提及民族誌電影開拓了自身視野,也邀請觀衆在即日起至週日的四天展期中,來到真善美劇院觀賞優質作品,本屆影展適逢25歲生日,因此現場也切起生日蛋糕慶祝,也祝福民族誌影展能走向下一個25年。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海內外貴賓齊聚一堂,比出25歲手勢慶祝。(圖/臺灣民族誌影展提供)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民族誌影展,自2001年創立至今,已陪伴觀衆走過四分之一世紀,透過這些包含文化與歷史,描繪部落或社區的紀錄片,介紹人類學家關注的多元議題。本屆的影展主題「後/工業傳說」則試圖討論在現代社會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對社區或部落如何帶來影響,並探討地方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尋找恢復自然狀態的可能。
本屆民族誌影展的主席林浩立致詞時感性表示,他在2003年以觀衆身份首度參加民族誌影展,當時還是人類學系學生的他透過影片感受到巨大的能量,卻沒想到在20多年後是以主席身分來到影展,與其他人一同籌辦影展,致詞最後他誠摯邀請大家都能來看電影,希望透過這些影片,讓觀衆們都能體驗到他當年參加民族誌影展的感動。
▲2025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影展主席林浩立。(圖/臺灣民族誌影展提供)
出身美國,首度擔任影展策展人的施永德談及本屆選片表示,影展主題「後/工業傳說」探討後工業化過程中帶來的物質性和神話性層面,期待相關議題帶給觀衆更多討論和想像空間,他也提到常在跑宣傳時被問到,有沒有特別推薦的電影,但他總會貪心的說:「不如買影展通行證,就可以一票看到底。」幽默發言逗得現場歡笑不斷。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主席林浩立(右),頒發入選證書給本屆焦點導演阿努帕瑪辛尼瓦桑(中)和阿尼班杜塔(左)。(圖/臺灣民族誌影展提供)
擔任本屆影展宣傳要務的「影展之友」沈可尚致詞時首先對花蓮受災的原住民導演勒嘎.舒米致意,並希望大家能夠給花蓮更多支持和鼓勵,他隨後提到自己過去從未學習過紀錄片拍攝的相關知識,卻在20多年前經由拍攝美國大提琴家大衛達令來臺與布農族兒童合作的紀錄片,從此與紀錄片結下不解之緣,「我沒有想到離開臺北,進入另個族羣,理解他們的文化,居然成爲我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沈可尚因此接觸到賽鴿文化、客家族羣,甚至還遠赴亞馬遜雨林和當地原住民相遇。
▲2025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影展大使沈可尚。(圖/臺灣民族誌影展提供)
沈可尚提及,透過紀錄片,看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族羣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是認識世界的好方法之一,他自己已在開幕前搶先看了《北鵜島村》、《森林裡的割膠詩人》、《公路上的遊牧人生》等片,發現民族誌影片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生硬,「透過紀錄片工作者親身長時間拍攝並參與,讓所有的東西都觀乎於人類的生活。」他在致詞尾聲誠摯邀請觀衆進戲院觀賞這些作品。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自即日起至19日,一連四天於臺北真善美劇院登場,現場購票爲180元,另有售價1500元,可在四天影展一票看到底的「志友觀影證」。影展另將於10月17、18兩日,於北門旁的山小孩咖啡舉辦影像沙龍,邀請本屆參展導演們暢談拍攝心得,更多資訊歡迎上影展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