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具機產業低迷 前9月出口慘況曝光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舉行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李京升攝)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舉行80週年國際高峰論壇,公會理事長莊大文、秘書長許文通坦言臺灣工具機產業現況仍舊低迷,資料統計顯示,國內工具機今年1至9月出口較上年同期減少6.4%,主因是匯率變化、大陸品質提升,莊大文鼓勵企業多善用政府資源與輔導來突破困境。
論壇由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莊大立、監事會召集人胡永進及榮譽理事長柯拔希等人揭幕,衆人手比「80」合影,象徵公會邁向80週年,論壇則邀來自歐洲、日本及臺灣的產學研領域專家,共同聚焦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半導體應用、國防航太、淨零碳排策略及高階人才培育等議題。
莊大立受訪時表示,依據海關出口統計資料,2025年1到9月臺灣工具機總出口值達15.2億美元,但較去年同期衰退6.4%,每家公司接單狀況不一,不過工具機產業整體仍舊生存不易,大家都很期待景氣能夠好起來。
許文通說,從2021年起至今年10月上旬,日幣足足貶值高達48%,臺灣匯率僅貶值7.4%,臺灣設備以往售價較日本低2至3成,但現在這種價差完全消失,日本設備價格等於直接打6折,臺灣工具機產業最近往高階機種生產,但日幣大幅貶值,讓國際訂單面臨挑戰且不如預期。
他指出,在中低階設備部分,因大陸近幾年佈局國際,併購許多歐美企業,也吸引很多外商投資設廠,大陸的工具機品質跟產量快速提升,尤其大陸鋼價很便宜,只有臺灣3分之1,各方面生產成本比臺灣低,導致難以跟對岸競爭,即便勉強收到訂單,可能是用成本價製造,所以在資金週轉等方面壓力倍增。
許文通說,所以在高階機種面對日韓國家有匯率壓力,中低階機種在東南亞國家有需求,但大陸價格低廉許多,讓臺灣工具機出口困難。不過,他也發現有些企業有針對客戶差異化、客製化,就在報價上有優異,設備價格就不會被同業比價,甚至有的企業訂單已經到明年第一、二季,國際能見度高。
許文通表示,臺灣工具機產業聚落大、從業人員多,現在面臨種種壓力,整個市場萎縮,雖然部分企業有獨特性充滿競爭力,但就整體來說,臺灣工具機整體仍辛苦,他鼓勵各企業多多利用政府資源,政府因應關稅、匯率等問題,有提供轉型、研發或行銷補助,建議利用政府補助找到市場,若再用價格比拚恐會成爲劣勢。
何晉滄致詞時說,臺灣從代工走向機械製造,由黑手、老師傅起家後快速發展,走向AI機械化,機械是工業之母,是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也因此立法院近期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其中經濟部編列460億元協助產業強化競爭力,並在10月成立產業輔導團,提供企業資金、技術、人才及轉型一條龍輔導服務,現在是在AI時代,他鼓勵產業利用特別預算,加緊腳步升級進入全球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