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對美出口「量變又質變」 財政部揭5大原因
圖爲貨櫃場作業情形。(陳麒全攝)
臺灣對美國出口一騎絕塵,不僅是量變,更是質變。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8日指出,對美出口高速成長來自五大原因:AI商機、急單紅利、美國經濟基本面穩健、美方推動製造業迴流以及供應鏈重組,「是量變也是質變」。財政部也進一步解析對美出口「質變」的情況指出,今年前六月資通視聽產品佔銷美商品比重的70%,若相較2018年中美貿易戰當年24%的佔比,等於成長3倍。
財政部8日發佈6月進出口統計,其中6月對美國出口值172.7億美元、年增90.9%,不論規模和增幅都再刷新紀錄,且對美出口已連續23月正成長,寫下有史以來第3長的上升週期。6月對美出口佔比32.4%、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
蔡美娜表示,上半年總出口成長25.9%,以各出口市場來看,墨西哥成長2.1倍最多,但上半年對美國、南韓、東協和墨西哥的出口值都寫下同期新高。
至於臺灣最大出口地,蔡美娜表示,近期仍延續在美中之間挪移的趨勢,以上半年來看,對美和對陸港出口佔比都是27.9%,數字看起來一樣,但對陸港出口佔比創下24年低點,對美出口佔比則是改寫33年新高。
反映在貿易順差的部分,財政部統計,上半年對美出超552億美元,除創下新高,更狠甩對陸港出超360億美元的水準,是財政部1993年開始統計對大陸出口以來,上半年對美順差首度超車陸港;至於上半年最大入超國則是南韓。
蔡美娜表示,6月對東協出口89.9億美元,是歷年同月最佳水準,主要是電子零組件和資通視聽產品出口增加;對陸港和日本也因電子產品需求活絡,6月出口同樣維持年增;只有對歐洲出口持續疲弱態勢。